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杜甫《望岳》)是泰山的神奇秀丽,“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是飞来峰的辉煌气象;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季节的变化:“,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是夏初江南的梅雨景致,“ ,”(《木兰诗》)是冬季北方战场的苦寒;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以体味古人的情思:“念天地之悠悠, ”展现了陈子昂孤单悲苦的心绪,“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寄寓了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感慨。
  • 1. 小京同学创作了四幅书法作品,准备从中选出两幅组合成一副对联,向医护人员致敬。请你依据书体特点和对联知识判断,下列组合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联:①下联:② B . 上联:①下联:③ C . 上联:④下联:② D . 上联:④下联:③
  • 1.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左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材料二:关于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调查。

    材料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大爆发。在诸侯兼并、战乱频繁的时代,中国人逐渐产生了家国意识、产生了我们至今所尊崇的一套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其中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早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因此得以延续。

    封建时代,文人墨客早就把自己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帮助汉武帝解决北方匈奴之患;到五胡乱华时期南方汉室政权对故土的眷恋;到岳母刺字、杨门一家忠烈流传千年成佳话,中国人始终把安国兴邦当作最崇高的理想。

    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来自外国的威胁成为大家的共同矛盾。在抗日战争、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仁人志士们就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值得赞颂千遍。

    1. (1)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2. (2) 材料二的图表反映了什么主要信息?请简要概括。
    3. (3) 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家国情怀的三个发展阶段。
  • 1.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抒情方式

    诗  句

    备选材料

    直接抒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根据你的理解,将【甲】【乙】两则材料分别填入⑤⑥处。(填序号)

    【甲】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端木旗良《土地的誓言》)

    【乙】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光未然《黄河颂》)

    间接抒情

     

    策略一:借助意象

    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策略二:借助修辞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策略三:借助景物描写

    ⑥ 

  • 1. 阅读·体验,品味家国情怀;名著阅读

    下面是同学探究”经典人物立身之道”专题的部分成果,请你参与完成表格,感受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名著人物

    立身的方式、结局

    探究发现

    江姐

    梁生宝

    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带领互助组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 1.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中国人民的心

    杨 朔

    ①已经是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初,头一阵子落过场大雪,冬天早来了。谁知近来一变天,飘飘酒洒又下起细雨来,冰雪化了,到处化得泥汤浆水的,走路都插不下脚去。原先封得严严实实的大江小河,又化了冻,边边岸岸的冰上浮着层水,只有背阴的地方冰还比较结实,时常可以看见朝鲜小孩蹲在小爬犁上,双手撑着两根小棍,飞似的滑来滑去。

    ②这一天,雨不下了,怪阴冷的。晚间我坐在灯下读书,这时我接到个电话。我不清楚是谁给我的电话,他说:“你知道么?今天傍晚在安州车站牺牲了个战士。”

    ③我去看那位烈士时,他已经装殓好,平平静静躺在那儿。他的神情很从容,像是睡觉。我定睛望着他的脸,我不认识他,但我又十分熟悉他。他的面貌一点不惊人。谁要以为这样的人身上准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东西,那就错了。

    ④他只是个顶简单的中国人,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他的一生。他叫史元厚,山东长清人。他像所有贫苦的农民一样,一生下过的就是苦日子;也像所有机灵的孩子一样,有时会想出很可笑的法子,对地主报个小仇。譬如说,把地主的南瓜挖个洞,往里拉粪;还有一回,把些毛毛虫的毛撤到地主被窝里,害得地主黑夜睡觉,浑身刺得又痒又痛。到后来,他长大了,就参加了部队。

    ⑤史元厚家里有老父老母。这对老人像所有父母一样,总怕儿子冷了不知添衣服,饿了不知道吃。千里迢迢,也要托人捎去做娘的连宿打夜带着灯做的老山鞋,还要在信上千叮咛万叮咛,就怕儿子晚上睡觉不盖被,受了凉。

    ⑥一九五三年二月,史元厚跟着队伍到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队伍一到,立时打坑道,挖工事,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准备。史元厚挖战壕磨得手起了血泡,扛木头把肩膀都压破了皮,照样像匹小骡驹子,又踢脚,又撤欢。春天的夜晚,还是森凉森凉的。史元厚站在山头的哨位上,守望着朝鲜的国土。一听见半空中飞机响,枪就握得更紧。山风一吹,飘起股青草的香气,他忽然会想起了家。这种带点泥土气息的草味,他从小便闻惯了。一时间,仿佛他警卫着的不是朝鲜,却是他的本乡本土。他想象得出家里人正在做什么。父亲一时出现在他的脑子里。老人家披着棉袄,擎着根麻秸火,咳嗽着,正在给牛拌夜草。他娘却坐在热炕头上,呜鸣摇着纺车。

    ⑦转眼到了冬天,朝鲜前线又飘了雪花。有一个蒙古族文工团来看望慰问史元厚那个部队,都住在宿营车上,就停在安州车站附近。史元厚和几个战士被派去担任警戒。

    ⑧车站背后是一带土山,叫龙潭岭。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龙潭池,夏天常有人在里边洗澡,一跳下去不露头,足有一丈多深。眼下冻了冰,像镜子一样亮,变成孩子们最留恋的滑冰好地方了。

    ⑨黄昏时候,慰问团的同志将要到别处去了。警卫战士都打好背包,下了宿营车,打算回本连去,背后忽然有人追上来喊:“你们一位同志掉到水里去了!”

    ⑩大家急着往回跑,只见那龙潭池塌了一大块冰,岸上丢着史元厚的枪,史元厚的衣服,人却不见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坐在水边上,浑身上下滴着冰水,哭都哭不出声。

    ⑪原来这个小孩刚才蹲在爬犁上滑冰,说声不好,一下子陷下去。他的两手扒在冰上,水浸到脖颈子,眼看就要沉底了,哭着喊起来。

    ⑫一个志愿军飞跑上来。他扔下枪,脱了衣服,几步滑到小孩跟前,伸手去拉那小孩,忽隆一声,冰又塌了,两个人都落到水里去。只见史元厚在水里钻了钻,露出头来,双手托着那个小孩,一转眼又沉下去。他又钻上来,又沉下去。第三次钻上来时,他用尽力气一推,把小孩推到冰上,他自己却沉了底,再也浮不上来了。

    ⑬朝鲜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礼,把烈士的遗体葬到龙潭岭上。岭下临着龙潭池,史元厚就是在这儿把他的生命最后献给了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又把龙潭岭改叫做“史元厚岭”,龙潭池叫“史元厚池”。千秋万代,望见这片山,这片水,朝鲜的子孙就会想起这个人来。史元厚是个战士,临下葬,朝天放了几排枪,这是一个战士应得的尊荣。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颗伟大的心却依旧跳动着,跳动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坎里。好同志,我写的不只是你,我写的正是中国人民的心。

    (选自《三千里江山》,有删改)

    1. (1) 请你梳理与史元厚烈士有关的典型事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看望烈士,初识史元厚→()→()→()→厚葬烈士,取名缅怀。

    2. (2) 结合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江:我觉得文章中最感人的部分是第⑫⑬自然段,我们在朗读上要如何设计才能让同学感同身受呢?

      小山:我觉得“飞跑”“扔下”“脱了”“滑到”这些动词在朗读时需要读重音,而且语速要急促,仿佛让我们看到英雄史元厚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画面。

      小江:我觉得第③段画线句中等词要读重音,因为

      小山:对于第⑫段最后一句“他自己却沉了底,再也浮不上来了”,语调和语气上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为什么这么处理?

      小江:我认为

    3. (3) 全文重点在讲述英雄志愿军保家卫国和奋勇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他童年的经历和他的父母对他的牵挂呢?
    4. (4)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本文的内容,来谈谈你对“中国人民的心”的理解。

      材料一:作家杨朔自1939年参加八路军,转战于河北、山西抗日根据地,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创作了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1950年赴朝鲜前线,写下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材料二: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挥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选自《人民日报——历史上真正的长津湖战役》)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妇①rú皆知的、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一代代有志之士③而不含地授身到民族复兴的浪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④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②xiāo汉。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1. (1) 根据上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ú ②xiāo

    2. (2) 给上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

      而不舍   ②

  • 1. 古诗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王昭君(其二)

    [唐]李 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1. (1) 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  释

      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父祖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惊忙

      于是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填序号)

      腰腹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人知

    2. (2)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4. (4) 下列是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5. (5) 三篇诗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李白侧重写昭君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 1. 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宣传家国情怀,学校南苑文学社公众号就”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准备推出”大国小家”系列推文,请你任选一个栏目投稿。

    栏目一:爱国故事会

    《为爱国     的感动》

    填写历史中、名著中、新闻中或身边的平凡人,写写他的事迹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栏目二:诗画江山秀

    《我爱

    填写属于我国的山河美景、历史文化或文学诗词等

    栏目三:寻一己责任

    《我虽平凡,但

    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抒发真实体验

    要求:①按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具体细致,切忌空洞,中心突出;②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的身份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④不少于600字。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