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现代文阅读

    春天。在刚从冬眠中醒来的大树下,一棵小草探出了鹅黄的头,他们从此成了邻居。

    他们的日子很舒心,很惬意。白天,他们听鸟儿欢歌,看花儿争艳;晚上,他们与星星谈心,同露珠交流。

    后来,不幸降临了。这一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草、鲜花、树林都大片大片的死去。大树和小草也在痛苦里挣扎。

    “大树,我……不行了。”小草呻吟着。

    “不,我们要活下去。”

    大树用半焦的身躯挡住子太阳毒辣辣的火舌,咬紧牙,忍受着她疯狂的噬咬。太阳落山了,大树顾不得抚摸自己淌血的伤口,舒展开斑痕累累的四肢,把一丝丝微薄的湿气聚成滴滴露珠,小心注入小草的躯体,把她拉出了死亡的边缘。

    夏雨终于返回了他们的家园,危难过去了,小草无限感激的仰望着大树说:“您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帮助我呢?我这么渺小卑微,对您能有什么回报呢?”

    大树笑笑:“我也曾是一颗小草,我危难的时候,同样受到过别人慷慨的赠予,若说回报,我怎么回报蓝天、大地、雨露、春风他们呢?”

    小草想了很多很多。

    秋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化为一撮泥土,溶进了大地的血脉。

    春风又起,大树周围,又泛起点点新绿。

    1. (1) 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请概括小草和大树的形象。
    2. (2) 文中说“小草想了很多很多”,你认为小草想了些什么?
    3. (3)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 现代文阅读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1. (1) 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2. (2)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什么?
    3. (3) 故事的结局不写赫尔墨斯的反应,你认为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写出来。
    4. (4)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1.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B .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 C . 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D . 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 1.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黄给我们讲的那件碎尸案,真是耸人听闻 B . 人要是自高自大 , 瞧不起别人,就不能进步。 C . 小红听说她得了奖,顿时眉开眼笑 D . 会上,他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 1. 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B .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屁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 C .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D .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 1. 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像(diāo) 重(zūn) 斯(zhòu) B . 护(pì) 头(tiān) 爱(mù) C . 虚(qiān) 虚(róng) 视(zhòng) D . 人(fán) 拉(hè) 赫尔斯(mò)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 (1) 文中加点的“好日子”指的是什么?
    2. (2) 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形象?请分别说说蜻蜓和蚂蚁的性格特点。
    3. (3) 本文通过蜻蜓和蚂蚁的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庸和谐的观念。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道家倡导“天人合一”,这些思想是中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理论资源。传统文化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人格境界论,比如《大学》《中庸》这些经典中的人格境界,可以为我们重建道德观念提供深层的学术滋养。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开放、包容精神,将有助于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使世界文明趋于多元化。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
    2.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八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九州 培植 沃土 情操 展示 华夏 琴棋书画 诗书礼易

  • 1.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解马而与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子贡③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④始事于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⑤也独如向⑥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已》

    [注]①逸:奔跑。②野人:指农夫。③子贡:孔子的学生,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④鄙人:村野的人。⑤辩:有说服力。⑥向:刚才。

    [文言积累]

    1. (1) 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句。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任务

      方法

      字词句

      词义、句意

      字词解释

      课内迁移法

      不亦

      野人大

      语境推断法

      /

      人之稼

      成语参考法

      听途说

      孔子行而息

      字典查阅法

      A.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B.完毕,结束。C.都,全部。D.星宿名。

      句子翻译

      /

      解马而与之。

      断句(断一处)

      /

      ⑥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用“/”断)

    2. (2) 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故事蕴含的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身份

      言行

      结果

      子贡

      孔子学生

      农夫不听

      鄙人

      村野农夫

      请求前去说服农夫,以种田之事跟农夫讲道理

      我从中明白了这样的道理:③

  • 1. 文言文阅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忱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国人之( )

      其人然大喜( )

    2. (2)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3) 请揣摩两则短文的画线句,分析“宋君”与“晓之者”此时的心理。
    4. (4) 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