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舟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____。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你们不容易望到天边,更看不见太阳从天边出现,也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总不如平原上的人有万里好景一望收的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总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更为好看。此外呢,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够多么蠢,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1. (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3. (3) 语段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比较有特点,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水边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短暂一环。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

    (节选自韩少功《遍地应答》)

    1. (1) 画波浪线部分有三个“一阵”,说说和去掉“一阵”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2. (2) 问可分为疑问、设问、反问,形式相同,效果各异,试分析划横线部分的“问”的艺术。
    3. (3) 标点符号的使用能为文章增色不少,试分析文中两处破折号的妙处。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过的唐诗里,关于饮食的诗句,最令我难忘的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描写他到一个老朋友家受到的招待,餐桌上不仅有鲜艳悦目的色彩,①____,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由香味引起的食欲在温暖的色调中交织氤氲。

    到了宋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苏东坡的胃口好得很,他不但发明了像东坡肉这样的名菜,②____,比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明代的文人中,写吃写得多且妙的,是画、诗、书三绝的郑板桥。“稻蟹乘秋熟,豚蹄佐酒浑”“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甚至连“笋脯茶油新麦饭”也入了诗,可见,③____。郑板桥还有一副好对联,联曰:白菜青盐粯子饭,□□□□□□□。这副对联表面上全是静物,而其人自在;纯是朴素,而品格自华。粯子是粗麦粉,这样的茶与饭,真是一贫到底了,但这样的茶与饭最干净,吃着最安心。

    (节选自潘向黎《看诗不分明》)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根据上联,在文中口中填写出下联。
  • 1.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多数时候,①____,譬如树叶轻柔的沙沙声;与此同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

    大脑对信息流的筛选主要是通过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连接,它们中的一些会抑制信号传输,②____。这种瞬息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是大脑高速运行的保障

    科研人员发现,大脑中的这种微妙平衡,③____。这些常驻免疫细胞通过与抑制性突触的互动,减缓信息在细胞间的流动,对建立平衡的大脑布线至关重要。

    1. (1) 下列与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 1. (2024高三下·梅河口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关“多巴胺穿搭”的短视频席卷网络。镜头中主人公穿着不同艳丽颜色的服饰,这种强烈的色彩反差使观看者 ①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从而影响情绪。

    要了解“多巴胺穿搭”,首先 ② 。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使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从而调控神经活动。因为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缘故,人们也被多巴胺认为是“快乐物质”。

    既然多巴胺有助于人们获得快乐,那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合理促进多巴胺的吸收和分泌?赵韶苓表示,获得多巴胺并非难事,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和 ③ 等,都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多巴胺水平,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充足的睡眠也能促进多巴胺的生成和释放,建议每晚睡眠时间在7~8小时;另外还可以食用富含酪氨酸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奶制品、肉类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1. (2024高三下·梅河口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达64.8分钟,甚至有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不少老人沉迷其中而(a),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却也不能(b),老人也有拥抱互联网的权利,一味“禁止”绝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平台上违规违法内容的查处力度,守好底线,严格治理,以免因不良内容大行其道而侵害老人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 ①  , 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对于社会来说,只有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们才会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对于家庭来说,只有让老人老有所爱、老有所依,多与家人相处,尽享(c),他们才会减少游戏或刷剧。鉴于此, ②  , 才是解决老人沉迷网络的有效方法。

    1. (1)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请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1. (2024高三下·佛山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和夏似乎着意在色彩上铺陈,堆红叠绿,难免流于形式的浅。秋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听觉的,那些声音,或清越或铿锵,从色彩深处突兀出来,有破静为动之妙,凸显的是内核之美。

    ( ① )倚灯夜读时,常有唧唧虫声自院墙根下穿庭入户而来,惯来人们形容它的叫声是“唧唧,唧唧”,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里恐怕有十来个“唧”字,不紧不缓地连成一气,最后一个“唧”字尾音悠长,像两个省略号后面还接了一个破折号。( ② )那虫声清亮,从墙根下传来,浸染着秋的夜气的潮凉和湿润,仿佛一粒粒的露珠,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 ③ )却原来,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句子,于幕后走向台前,去抚摸烟火尘民的听觉。蛐蛐的叫声是小美,细碎、悠扬、轻柔,像风过桂花落,覆盖一秋的夜枕。( ④ )万物的形色和声貌上,从来都附着生命个体的灵魂温度。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且去听听秋声吧。

    1. (1)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这几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    )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体现了汉语用词灵活、重视形象的特点。请对此简要说明。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携手,A , 使其能将塑料垃圾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蜘蛛丝”。得到的丝蛋白与蜘蛛织网用的丝相似,①有望应用纺织、医学以及化妆品行业。这是首次科学家利用细菌将聚乙烯塑料转化为高价值蛋白质产品。

    铜绿假单胞菌可自然地将聚乙烯作为食物来源。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这种细菌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将聚乙烯转化为丝蛋白,且其制造丝蛋白的效率和产量能与传统用于制造丝蛋白的细菌菌株相媲美。

    研究团队表示,为让细菌发酵聚乙烯,B。就像人类进食前将食物切成小块并咀嚼一样,细菌也很难直接“吃掉”聚乙烯长分子链或聚合物。鉴于此,研究团队在压力下加热塑料,使其解聚,③得到了一种柔软、蜡质的物质;然后在烧瓶底部涂上一层塑料蜡,作为细菌的营养来源;④改造后的细菌就能吃进这种塑料,吐出蜘蛛丝

    研究人员指出,蜘蛛丝是大自然的凯夫拉纤维,强度几乎和钢一样,但密度是钢的6倍,所以它非常轻。作为一种生物塑料,⑤它的作用具有柔韧、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性,是避免持续塑料污染的绝佳材料。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A.

      B.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只是在夜间,他(沙子龙)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到处为沙老师吹腾。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腮帮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①一跺脚,刀横起 , 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②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地说。

    1. (1)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标点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比众人高着一头的身子直挺”,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
    3. (3) 文中加点处的两个“诸位”一词成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写细腻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前后的不同心理,试作分析。
  • 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很多人好奇,在哪里能更容易找到新物种?事实上,对分类学者来说,新物种的发现有时是“有迹可循”的,有时则是“意外之喜”。

    进行野外调查时,学者在不同区域、不同类群里能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横断山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大,存在大量狭域分布物种,加上此前物种调查不够充分,发现新物种的数量远高于东部地区。而从类群上看,兰科、苦芦苔科等草本植物类群个体较小、生境特化,发现新物种的概率也就相对高些;高大乔木更加显眼更容易被分类学者关注,想要再发现新物种就非常难。在动物界,相对于大型兽类和鸟类,发现新的昆虫物种    A    

    ①对某一个类群或者某几个相关类群开展分类研究时,②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③不少学者通常会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④而在测序过程中,⑤因有时候会发现某个样本跟已知物种完全不同,⑥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的形态特征虽然几乎一模一样,⑦却并不属于同一个物种。⑧碰到这些情况,⑨分类学者就会进一步研究,⑩以确认该物种属于新的物种。所以,    B     , 不如说是碰到新物种。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