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潮南月考) 阳光实验学校开展以-漫步古诗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各题
    1. (1) 任务一:新闻撰写

      初二年级举行了“校园诗词大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内容(不超过12字).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弘扬博大情深的传统文化,让热爱诗词成为校园新风尚,营造坚定文化自信的校园氛围、我校初二年级开展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国,品生活之美”为主题的校园诗词大,本次比赛设置了和资、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途,最终评出冠亚李军、校园诗词大赛十强、优秀奖10人、优秀组织奖5个(班级)和优秀指导老师等奖项。通过比赛,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兴诗词的丰富多,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 (2) 任务二:诗词源

      根据《经典常谈》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3. (3) 下列各项对相关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4. (4) 为了让此次诗词竞赛活动更有仪式感,给参赛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负责人策划给每位参赛者颁发一枚会微留作纪念,并向全级学生征集会徽的设计。下图是小传和小广设计的会徽,请仿照例句完成另一个句子组成对偶句,帮小传和小广完成设计的解说词。

      甲辰龙年,相约诗词盛会,拂去历史尘埃,彰显诗词华采。

      阳实学子,共赴诗词竞赛, ,

  • 1.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内容。
    1. (1) 【任务一】方法探究

      方法提要: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阅读任务: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 (2) 【任务二】主题探究

      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 1. (2023九上·内江期末)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主要用在并列词或者并列较短的词组中间。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不用顿号,如七八岁、三五天等。 B . 《范进中举》一文采用对比写法,胡屠户和邻人对范进的态度在范进中举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世态炎凉,加强了讽刺效果。 C . “稍逊风骚”和“迁客骚人”中的“骚”,均与屈原的《离骚》有关,后来“风骚”泛指文章辞藻,“骚人”泛指离别之人。 D . “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只有不断往前走,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该复句的类型是条件复句。
  • 1. (2023八上·禹城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诗人中有“大小李杜”的称呼,“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B .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C . 《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 D . 汪曾祺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八十年代中期,小说《受戒》、《林家铺子》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 1. (2023七下·长沙月考)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 四书五经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 D .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 1. (2023八上·兰溪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璧”,而《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古代散文。 B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 . 新闻特写和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 D .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 1. (2023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在诗中指升职。
    B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 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的一个称号,称谥号,以示褒贬善恶。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正”。
    D . 用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都是以年号纪年。
  • 1. (2023七上·南岗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B . 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 . 《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集 D . 谦辞——家严、拙著、惠存、敝见
  • 1. (2023九上·石阡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B .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 雨果,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 “不但……还……”“不仅……而且……”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 1. (2023九上·襄州月考) 下列有关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年秋季,九月连雨,本地农业减产,尤其是晚花生减收严重。(这是一个承接关系的复句) B .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他和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 . 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谥号,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D . 议论文的论据要求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者引用名言警句等要求真实准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