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为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宋代文人,失去了封建社会迅速成长阶段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与天才极致、奋发向上的心境,他们努力追求内在人格的完美、求取自我人生的意义。佛老之学以其专治“身心”的学说性质而迎合了宋代文人的内心要求,对以“治世”为本的儒学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同时,宋代又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宋王朝长期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统治集团的兴兵侵犯,边患日趋严重,终致故都不保,南渡江吴,偏处一隅。理学诸儒把终宋相随的现实危机归因于儒学义利关系的颠倒,视为私欲肆行、公义不张的必然结果。因此,理学家畅言去利存义、灭欲穷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着意于正人心、固民力、培国基,欲致君臣上下,共尚大义,弃一己之私,致国强之公,以实现三代那样的太平盛世。

    ——摘编自陈廷湘《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

    1. (1) 据材料指出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的影响。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朱熹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据此可知,朱熹( )
    A . 强调求理方式的主观性 B . 主张“格物致知” C . 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 . 强调“知行合一”
  • 1. (2023高一上·郑州期末)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人之一心……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由此可知朱熹认为学习与修养的目的在于 ( )
    A . 知行合一 B . 格物致知 C . 存天理,灭人欲 D . 克己复礼
  • 1. (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 清代的乡饮酒礼规定主持乡饮酒礼的“司正”在开场时须举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后,再由生员“赞读律令”。这种乡饮酒礼( )
    A .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 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C . 削弱了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 D . 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 1. (2024高一下·万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在一些不是理学家的志士仁人上发出了光芒。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随着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形成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几千年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华多民族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
    A . 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 . 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 . 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 .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 1. (2024高一下·许昌开学考)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
    A . 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B . 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 C . 鼓励商业发展重新树立义利观 D .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伦理
  • 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
    2. (2) 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1.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A . 孔孟思想 B . 黄老学说 C . 两汉经学 D . 宋明理学
  • 1. (2023高三上·湖北月考) 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  )
    A . 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 B . 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
    C . 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 D . 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