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初统一时, 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 郡。郡设郡守为行政长官,郡尉掌武事,郡监(监御史)掌监察;县的大小不等,万户以上者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又皆有县丞、县尉等官。郡、县主要官吏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战国时期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乡设三老、啬夫、游徽等职。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往往“只知啬夫而不得知郡县”,尚有地方自治的遗风。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材料二 “皇权不下县”很难解释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中国自先秦就开始了编户入里, “里治”经历了“里长官任制、里长职役制和里治官僚化”三个阶段,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 乡里制度、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是皇权下县的三条铁链,构成古代“家国政治”的制度基础,古代社区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 民治于里”的结构。

    附:中国古代“里治”历史发展脉胳

    ——改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

    1. (1) 根据材料一,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视角概括郡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地方百姓“只知啬夫”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里治”历史演变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写出秦汉、唐朝、明朝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的组织名称,并扼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基层组织之间以及两者与基层治理的关系。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提到宗族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拥有自治权的组织,它力图在它的成员中维持法律和秩序,在发生骚乱时,它甚至可以组织地方民团进行防御。宗族的地位为清朝法律所承认,法律总是维护族长的威信,并且按照亲属关系身份进行惩处。这说明(   )
    A . 宗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 . 清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 . 宗法制度在中国得以保存并强化 D . 宗族作为基层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072 年,诏“司农寺出常平粟十万石, 赐南京、宿、亳、泗州,募饥人浚沟河”。沈括受命体举其事,并令其“相视开封府界以东,沿汴(河)官、私田,可以置斗门,引汴水淤溉处,以闻”。从中可知( )
    A . 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 B . 社会救济与募役法相结合 C . 社会救济机制走向完备 D . 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民间组织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两汉时期,朝廷在立皇后、立皇太子、改元、即皇帝位、祥瑞、灾异等各种时机均会大加赏赐,其中对“三老”基本上每有加赐,皆无遗漏。西汉以赐帛为主,东汉改为赐爵,但赏赐对象均以“县、乡三老”为主。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维护地方秩序 B . 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C . 强化了官僚行政体系 D . 建立起社会优抚机制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下表为敦煌户籍残卷中所记载的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A . 土地兼并的加剧 B . 安史之乱的爆发 C . 中原人口的迁入 D . 税收政策的调整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宋代推行“乡贤治村”,鼓励致仕官员还乡后或担任宗族长老,或带头制订乡约,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乡约就是大儒吕大钧创立的《吕氏乡约》。这使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从内部化解地方官员无暇顾及的矛盾。宋代“乡贤治村”(    )
    A . 化解了基层社会基本矛盾 B . 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C . 加剧了地方政府冗官现象 D . 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 1. (2024高二下·什邡月考) 13世纪中叶起,德意志西南部的农村公社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农民组织与活动的基本结构。公社拥有自治权,可以选举产生村委会,颁布村规和管理低级司法,自主组织生产和经济生活,管理土地和森林、水泽、牧场等公地资源。这反映出,当时( )
    A . 农奴政治地位的日益提升 B . 封建庄园制的完善 C . 封建主对农民控制的松弛 D . 基层自治初步建立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嘉庆年间,安徽桐城祝氏宗族将订立的族规“呈县请批”,县批文说: “祝姓户族人等知悉,尔等务须……听从户尊长等开列规条,共相遵守。如有不遵约束者许该户长据实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惩治。”这体现了当时基层治理(   )
    A . 重教化而慎刑罚 B . 家国双重治理结构升级 C . 严控基层自治权 D . 着力缓和官民紧张关系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美国1983年社会保障法修正案规定,从1990年起领取社会保障津贴的纳税年限从10年提高到20年。1986年,英国政府规定,附加补贴仅向18~24岁的单身者和特殊困难家庭发放,产妇津贴也只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德国1996年的养老金改革将男性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这些举措(    )
    A . 意在增强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 B . 确保了西方社会秩序的稳定 C . 说明经济全球化扩展了政府职能 D . 削弱了政府对经济调控力度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