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制度 /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 1. 1072 年,诏“司农寺出常平粟十万石, 赐南京、宿、亳、泗州,募饥人浚沟河”。沈括受命体举其事,并令其“相视开封府界以东,沿汴(河)官、私田,可以置斗门,引汴水淤溉处,以闻”。从中可知( )

    A . 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 B . 社会救济与募役法相结合 C . 社会救济机制走向完备 D . 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民间组织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下图是1956年出土于四川彭州的东汉养老画像砖。画像中的主体是一间筑于台基之上的仓房,房前台阶下有三人:左侧跪坐者戴冠,手挥舞着指向右侧;右侧跪坐者手持鸠杖,其左一人手中似乎拿着一件量器,正要盛粮食。据此可知( )
    A . 民间救济开始出现 B . 基层治理体系得到完善 C .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 . 尊老养老观念得到弘扬学校
  • 2.

    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 B . 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 . 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 . 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