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大亚湾模拟) 高大树木通过修剪和塑造能长成一棵盆景矮树,但这棵盆景矮树所结的种子发育成的后代仍是高大的。这个证据可以用于反驳下列观点中的(    )
    A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 适应的形成是由于获得性遗传 C . 突变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改变 D . 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 1. (2023高三上·长沙期末)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在长时间的渐变过程中夹杂着短暂的大规模创新,即植物的基本物种也是在进化史早期的一次大爆发式突变中进化而来的。为了验证这一理论, 科学家团队分析了248组植物的异同,发现植物结构组成的变化与整个细胞基因组加倍有关。这种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组复制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产生了基因的重复拷贝。 结合材料与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上述研究说明植物进化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B . 植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的重复拷贝虽未导致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但为植物 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 上述研究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比较解剖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 . 陆生植物比海洋植物进化地位上高等,适应能力更强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 . 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 B . 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 C . 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 . 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 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 . 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 . 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 1. (2023高三上·江阴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70%,b的基因频率为3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 . 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的概率为46.2% D .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0%
  • 1. (2024高二下·长沙开学考) 热带雨林中某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以植物甲的叶片为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植物甲产生的某种毒素抵制了该昆虫的取食,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避免自身受到伤害,二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昆虫和植物甲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现象 B . 该昆虫的捕食不利于植物甲的适应性进化 C . 植物甲产生的毒素对昆虫造成了选择压力 D . 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该昆虫和植物甲的进化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
    A . 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 . 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 . 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 . 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 1. (2024高三下·湖南月考) 很多人认为“番茄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这是由于选育过程中,人们更注重品相、产量而忽略了风味,导致与风味相关的一些基因丢失。现在栽培的番茄中含有来自野生番茄的Mil抗虫基因,它使番茄产生对烟粉虱等害虫的抗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工选育定向改变了番茄的进化方向,此过程中番茄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降低 B . 自然选择获得的器茄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 . Mil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D . 长期种植含Mil基因的番茄,环境中烟粉虱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期末)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研究生物进化轨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释生物进化的两种天然对立的观点 B . 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解释耐药菌的产生原因是有抗性的细菌存活并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 C . 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 D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变黑可通过降低浅色桦尺蠖的出生率来降低浅色基因频率
  • 1. (2024高三上·雁峰期末) 甲岛上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 XY 型)的体色是由基因B/b决定的,雌雄个体数基本相等,且可以自由交配。 下图表示甲岛上该种昆虫迁到乙、丙两岛若干年后,调查到的相关体色基因的种类及其频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基因B1 、B2均是B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B . 乙、丙岛上该昆虫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C . 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岛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16% D . 引起乙、丙两岛上昆虫进化的因素可能涉及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