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救国】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改良救国】

    材料二:变法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

    【革命救国】

    材料三: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文化救国】

    材料四:“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1918年蔡元培校长主持编写了▲教科书《国语读本》,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各学校逐步采用▲教科书。’”

    ——摘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启示感悟】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什么工业?
    2. (2) 哪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依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的着重点是什么?
    3. (3) 请按时间顺序为材料三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哪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最能反映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4. (4) 材料四中的“▲”指的是什么?材料所述事件标举出哪两大口号?
    5. (5) 在上述材料描述的近代化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 1. (2024·南昌模拟)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
    A . 都向西方学习 B . 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 . 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 . 都接受“三民主义”
  • 1. (2024·唐山模拟) 同样描写蝴蝶,北宋诗人谢逸写道:“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而1916年胡适则写道:“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两首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明显不同。近代以来推动这种语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 (2024九下·益阳期中) 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基于此,陈独秀主张(   )
    A . 中体西用学习技术 B . 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C . 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D . 解放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
  • 1. (2024九下·毕节月考) 在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救、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新文化运动引思想,使中国逐渐融入近代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 . 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 B . 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 C . 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 . 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 1. (2024·安州模拟)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 . 发起文学革命 B . 批判传统旧道德 C . 倡导教育改革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1. (2024·会东模拟) 某班开展“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趣味活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李鸿章——戊戌变法 B . 孙中山——洋务运动 C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D . 梁启超——辛亥革命
  • 1. (2024·柴桑模拟) 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之美】

    材料一  左下方是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铭文大意: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这天的早晨,岁星正当其位……夺取商都。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赐给参与有功的右史利优质铜材若干,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用武王赏赐的这些铜材制作了这个用来祭祀其先祖檀公的珍贵礼器。

    材料二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题为《朋友》(后改作《蝴蝶》)的白话小诗。一时间,褒贬如潮,争鸣四起,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荡起阵阵涟漪。

    ——摘编自杨胜群、李良主编《红楼旧址群故事》

    【电影之美】

    时间

    作品

    主要片段

    1939年

    电影《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养”等。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

    豫剧电影《花木兰》

    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花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闻?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示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豫剧电影《花木兰》肯定女子的劳动价值,塑造了花木兰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形象,激发了新时代女性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热情。

    【音乐之美】

    材料四  下面是《看见最美的你》简谱(部分)。

    ——摘编自杨胜群、李良主编《红楼旧址群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青铜器利簋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冒着巨大争议创作白话小诗《蝴蝶》的原因。
    3. (3) 艺术作品往往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作品中的花木兰的形象也有所不同。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三中电影拍摄的时代背景,简析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的形象特点,并说明该电影将花木兰塑造成此种形象的原因及意义。
    4. (4) 结合上面的任意两句歌词,请你列举两个与该歌词相对应的新中国最美英雄模范人物,并说说这些英模人物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 1. (2024·吉安模拟) 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表明他主张( )
    A . 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B .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 .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D .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1. (2024·农安模拟) 中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