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韩、赵、魏受封为诸侯时,晋国君主晋烈公仍在位,晋国公室身处三家的夹缝中。到晋孝公时,韩、赵两国抢走了晋国公室的绛(今翼城)和曲沃两城,把晋公赶到了端氏(今沁水)和屯留。公元前376年,三家把晋静公降为普通人,晋君失去了最后的象征性地位,晋国历史就此终结。

    A . 桐叶封晋 B . 城濮之战 C . 三家分晋 D . 长平之战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某校学生以“民族融合”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收集到某个王朝推行“说汉话、穿汉服.行汉制”等措施的资料。这个王朝的君主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秦始皇 D . 北魏孝文帝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 少数民族的汉化 C .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D . 民族交融的加强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日‘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 . 世人崇尚文学 B . 政府鼓励消费 C . 世人金钱至上 D . 朝廷打击商业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人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了(    )
    A . 丝绸之路增进文化交流 B . 政府奉行开明民族政策 C . 儒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 D . 政权分立导致思想混乱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词条得到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B . 楚汉争霸的双方是陈胜吴广 C . 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 . 胜利者建立了东汉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 . 社会政治清明 B . 经济恢复发展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农民负担沉重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 秦朝统一的意义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下表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 夏商周的更替 B . 分封制的实施 C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