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1)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直:

    2. (2) 长风破浪有时

      会:

    3. (3) 直挂云帆沧海

      济:

    4.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酬:

    5. (5) 暂凭杯酒精神

      长:

    6. (6) 不知天上宫阙

      宫阙:

    7. (7) 何似在人间

      何似:

    8. (8) 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

  • 1. 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 (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字,号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2.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卷三十一。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洛阳人,有“”之称。
    3. (3) 苏轼,字,号(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之一。
  •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精神

     
  •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金樽清酒斗十千(形容酒美价贵) B . 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远大理想) D . 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南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①依:我。②披襟:敞开胸襟。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唐J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①两竿:形容落日有两根竹竿高。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注]①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 (1) 两首诗都运用景物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2. (2) 同为送别诗,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崆峒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孥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回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①此诗写于1889 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②孥(ná):

    执、持。

    1. (1) 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
    2. (2) 本诗尾联意蕴深刻,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1. 名句默写。
    1. (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 (2) 金樽清酒斗十千,
    3. (3)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
    4.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 (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6. (6)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他达观的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落叶

    [隋J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注]①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隋灭陈时,孔绍安才13岁。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鄂邑区)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1. (1)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字。
    2. (2) 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