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游仙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1937年,美国作家艾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世,立即轰动世界。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三作家》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C .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 一则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 1. 品读经典,连接亚运。小语拟制作微视频《前行;向未来》;请你一起参与:

    【镜头一】

    人物:(人物A的名字)

    镜头:A坐在讲堂里看细菌学的幻灯片。末了放起时事的片子,周围的人拍掌欢呼。A听得刺耳,皱眉不语。

    屏幕配字:你也曾迷茫,但是你选择了弃医从文,因为你明白,真正的医者不是医治身体,而是救治灵魂。

    【镜头二】

    人物;孙少安

    镜头:当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时,他(概括事件),力排众议,自信前行。

    屏幕配字:你也曾迷茫,但是你选择做农村变革的先觉者,因为你明白,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沟汰。

    【镜头三】

    人物:简·爱

    镜头:在即将与罗切斯特完成婚礼之际,她(概括事件》,两手空空,孤身前行。

    屏幕配字:(仿照前两个镜头,为此处屏幕配字)

  • 1. (2023七上·新兴月考)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各题。
    1. (1) 如果要给藤野先生画一幅肖像,你认为以下哪个特点描述不准确?
    2. (2) 有人说,成长需要自我修炼;也有人说,成长需要他人帮助。你的看法如何? 结合下面其中一个人物的经历简要谈谈。

      A.鲁迅(《朝花夕拾》) B. 孙悟空(《西游记》)

  • 1. (2023七上·香洲期末) 班刊编辑部将开展“阅读经典·启迪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完成下列四个任务。
    1. (1) 任务一:班刊编辑部向全班同学征集文雅的班刊名称和有趣的班刊栏目,请补写完整。

      班刊名称

      班刊栏目一

      班刊栏目二

      班刊栏目三

      名著推荐

      漫话人生

    2. (2) 任务二:下面是编辑成员设计的读书海报,请你根据括号提示,将海报内容补充完整。

      悦·读

      读①(《朝花夕拾》具体篇目),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观念。

      读②(《西游记》具体情节),我们可以了解到③

    3. (3) 任务三:班级准备开展“选择与人生”的专题阅读。下面是编辑部成员阅读的过程记录,结合关联作品(二选一),完成对所思考问题的探究并谈谈启示。

      摘录: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译)

      思考:面对困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关联(二选一):鲁迅《藤野先生》孙悟空《西游记》

      探究:

      启示:

    4. (4) 任务四:你所在的七年级一班定于12月31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召开读书推荐会,编辑部拟写了一封给校长的邀请函,请指出两处错误。

      邀请函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班将于12月31日下午3点召开读书推荐会,诚邀您莅临指导。请您务必参加。

      七年级一班编辑部

      12月29日

  • 1. (2023八上·曲周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B .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 C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而写成的一部纪实文学,曾易名《西行漫记》。
    1. (1) 探索名著,发现《朝花夕拾》《西游记》“出走一归来”的秘密,请任选一人物填写表格。

      篇目人物

      《朝花夕拾》·鲁迅

      《西游记》·孙悟空

      出走路线

      S城→南京→①(填国家)→回国

      ③(填地名)→灵台方寸山→……→灵山

      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寻救国道路去学医” →②《》(填篇目)

      出走到③: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

      寻的结果

      回国后,弃医从文,揭露国民劣根性

      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④(填封号)

    2. (2) 鲁迅、孙悟空“出走一归来”的经历,让人想到网络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请任选一人,结合名著内容,阐述对他们归来之后还是少年的认识。

      【注】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待你归来之时,依然能够坚持初心与理想,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炙热的少年之心。

    3. (3) 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中,都有着伟大的老师形象。例如,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孙悟空的老师唐僧,请任选一位写出他关心学生的一件事。
  • 1. (2023八上·花垣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B . 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C .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赅。如《野望》中运用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 D .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选自鲁迅《呐喊》,记述了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老师。
  • 1. (2023七上·博白期中)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 . 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 . 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 . 2013年5月27日,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 1. (2023八上·威远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里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原名“旧事重提”。除此之外,鲁迅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呐喊》《彷徨》。 B .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艾芙。居里。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C .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 . 《“飞天”凌空》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 1. (2023八上·威远期中) 阅读鲁迅《藤野先生》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②“你改悔罢!”

    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④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⑤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终于这流言消灭了;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⑦“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⑧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1) 划横线语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流言”是指的什么?
    2. (2) 如何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 (3)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文章时代背景及作者人生经历中的重要抉择,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