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从江月考)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微君之躬,?((式微》)

     ,如三月兮!(《子衿))

    ③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兼葭萋萋,。(《兼葭》)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贺敬之《回延安》)

    ⑦《关雎》中以雎鸠鸟和鸣起兴,引出男女倾慕之情的诗句是: 。

    ⑧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

  • 1. 预学二 [朗读《诗经》]
    1. (1)  朗读《〈诗经〉二首》,反复地朗读下面的句子,留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朗朗上口的美感。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蒹葭采采

    2. (2) 《诗经》中有的诗押韵,而且有时不止押一韵。以《蒹葭》为例,先在文中圈出韵脚,再朗读全诗,体会押韵带来的美感。

      《蒹葭》中的韵脚有 。 

    3. (3) 《诗经》中的诗大多四字一句,两字一顿,注意该细节并朗读全诗。从字音、节奏两个方面为自己的朗读打分。

      字音☆☆☆☆☆

      节奏☆☆☆☆☆

  • 1. 导学二 [欣赏《诗经》]和小文、小明一起读《〈诗经〉二首》,参与下面两个学习活动。
    1. (1)  “荇菜”与“蒹葭”。

      参差的荇菜,苍苍的蒹葭,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的世界。请和我们一起,走进诗的现场。

      小文:你们发现了吗? 两首诗中都反复出现了两种植物,那就是荇菜与蒹葭。

      我:是的,就拿《蒹葭》来说,“蒹葭”在诗中的出现呈现了这样的规律:  。

      小明:哦,这就是《诗经》多采用的“重章叠句”的形式。

      小文:这种形式会不会显得诗的内容重复、拖沓呢?

      小明:我觉得不会,因为从内容上说,诗中每一章的意思是有变化的。 比如《蒹葭》中的“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宛在水之沚”,地点的变化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我:是的,在《关雎》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  。

      这些富于变化的内容使诗意静静流淌。在朗读《关雎》时,“重章叠句”的形式带给我这样的感受:

      小文:“重章叠句”带来了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富有民歌民谣的“国风”气息!

    2. (2)  “淑女”与“伊人”。

      在采摘荇菜的现场,在蒹葭丛生的水岸,两个美丽的身影浮现,一位是“淑女”,一位是“伊人”。请根据“任务指南”自选角度,展开小组研讨,并将研讨结果写在“小组报告”中。

      小文:两首诗中的“淑女”和“伊人”,都带给人美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个形象?

      小明:我更喜欢内外兼修的“窈窕淑女”。

      小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伊人”。我看不清“伊人”的样子,也不知道“伊人”是谁,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仍然成了经典名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是为什么呢?

      小明:那就让我们组成“伊人”组和“淑女”组,来分别探讨一下吧。嘿,你们加入哪一组?

      我:我加入(      ) 组,我们的组员有(      ) 。

      “淑女”组任务指南

      1“君子”和“淑女”这两个称谓是不是别有意味? 可以据此展开思考。

      2“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过程既惆怅又快乐,你怎么看这种有点矛盾的情感?

      3写一个富有魅力的形象,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文中有虚写的追求过程吗? 你怎么看存在于想象中的追求呢?

      4期待你富有创见的其他发现。

      “伊人”组任务指南

      1感受“伊人”的魅力,首先要理解诗的意思,看看诗中“伊人”的追求者是怎样追求“伊人”的。

      2发挥你的想象。想象中,你听见了什么? 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能触摸到什么?

      3那些无比渴望却又永不止步的追求,可以是对爱情,也可以是对其他事物。展开多角度的思考,诗就变得更有趣了。

      4期待你独到的发现和见解。

      小组报告(      )

  • 1. (2023八上·肇源期中)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波撼岳阳城。
    2. (2) ,在城阙兮。
    3. (3) ,胡为乎泥中?
    4. (4)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5. (5) 好朋友要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略显伤感,不妨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更显豪迈。

    6. (6) 《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求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1.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诗中与“为霜”关联,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哪两个?
    2. (2)  《经典常谈》中指出“歌是诗的源头,歌谣以表情为主,翻来覆去将情表到家就行”,此诗翻来覆去所表达的“情”是什么?
  • 1. (2023八下·大兴期中) 结合《诗经》主题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蒹葭

    关关雎鸠, ____ 。         蒹葭苍苍, ____。

    窈窕淑女,  ____ 。         所谓伊人,  ____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默读两首诗,在横线上补写相应诗句。
    2. (2) 这两首诗都吟咏了个人的情感追求。《关雎》记叙了男子对“”思慕、追求的过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蒹葭》摹写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复寻找“”的行动,抒发了
    3. (3) 《关雎》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用现代的表达方式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翻译,下面是对第一章两句的两个版本的翻译,请你参考、模仿,任选《关雎》中其他连续的两句进行翻译,做到句式整齐,韵律和谐。

      版本一: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版本二: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 1. (2023八下·广陵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冥有鱼》选自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庄子》,文章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表达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充满浪漫色彩。 B . 《关雎》和《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C .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写放牛时小伙伴们嘲笑”我”、偷六一公公的豆而且踏坏了不少、议论不怕八公公而且要当面叫他”八癞子”等,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不够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失望之情。 D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这篇游记综合运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和下山时遇到的奇人奇事以及惊险的旅途,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 1. (2023八下·香洲期末) 学校将举办“经典阅读成果展”,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请把为本次“经典阅读成果展”拟写的宣传标诏补充完整。

      读经典作品,

    2. (2) 任务二:为体现经典阅读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三个展区名字都取自古诗。初一展区名为“小荷”,出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示初一学生阅读广泛,崭露头角;初三展区名为“星汉”,出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示初三学生腹有诗书,各自精彩。请仿照以上句式,把与初二展区有关的信息补充完整。

      初二展区名为,出自,表示

    3. (3) 任务三:根据《经典常谈》,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                                                                                                               

      展览卡片:《经典常谈》阅读推介

      书目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

      《战国策》

      A.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

      B.作者早年游历各地,搜得大量史料。后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这部纪传体通史。

      C.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D.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

    4. (4) 任务四:根据《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的内容,请从以下课文中选一篇,谈谈你对“赋”、“比”、“兴”任一手法的理解。

      ①《关雎》    ②《蒹葭》    ③《陌室铭》

  • 1. (2023八下·香洲期末) 默写古诗文。
    1. (1) 蒹葭苍苍,。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2. (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是故,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4. (4) 《小石潭记》是我国唐代散文家柳宗元贬谪水州时所作的游记,语言极为精练优美,如“”借助鱼儿巧妙设喻,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纯净。
    5. (5)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们都通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苦难,在可怜的生存状态与卑微的人生处境中散开高贵博大的心,他们的诗歌赢得了千年后的感动。“!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了一个贫穷衰弱的老者与一颗热情奔腾的诗心:“。”(白居易《卖炭翁》)用浅近的语言表现悲痛的画面和深刻的思想,有力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使人触目惊心。
  • 1.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诶。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1. (1) 诗中与”未霜”关联,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哪两个?
    2. (2) 《经典常谈》中指出”歌是诗的源头,歌谣以表情为主,翻来覆去将情表到家就行”,此诗翻来覆去所表达的”情”是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