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建湖模拟) 据统计,2023年我市民营工业增长7.6%;进出口总额1452.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63:1,比上年缩小0.02;发明专利授权数3824件,比上年增长46.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保护创新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解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九下·淮滨模拟) 我国的旅游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我国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类型多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有机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在旅行中感悟文化魅力。休闲农庄、乡村旅居等乡村度假新业态发展;游客围炉煮茶、体验采茶季……一批批彰显生态价值的旅游产品,把“生态美”转化为“经济富”。

    1. (1)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如何重塑“诗和远方”,行走在建设旅游强国之路上?
    2. (2) 河南也坚持文旅融合,把文化打造成文旅新名片,有什么重要意义?
  • 1. (2024九下·大庆模拟) 2023年,陕西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此举体现了(     )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②政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2024九下·聊城模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 1. (2024九下·潜山模拟)

    【关注发展共建美好安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安徽省2019年到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表。

    2019-2023年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从图表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2)解决上表中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材料二   时代大潮,百舸争流。谁能抓住机遇加快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安徽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生物制造、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简要分析安徽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上述举措对“掌握发展主动权”的价值。

    材料三   “平安”是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安徽省深化平安建设,筑牢和谐稳定根基。下列是“平安安徽”建设的两个举措:

    德治春风化雨

    法治保驾护航

    加强典型选树,实施“千百万”文明共建示范工程。打造家庭文化品牌,常态化举办蚌埠市家庭文化节系列活动。

    推行“微法庭+巡回审判”模式。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打造“小树苗”等普法品牌。

    (4)结合两个举措,运用“德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 1. (2024九下·长春模拟)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一系列适老化举措。这些举措(     )

    ①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②使老年人的幸福感更有保障

    ③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能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4九下·吕梁模拟)

    我们的美好生活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山西某校九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我们的美好生活”为议题的学习探究活动。以下是各小组围绕议题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现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议题一:“悟”发展之因】

    第一小组同学分享了时政资料: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党和政府扎实推进“千万工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议题二:“探”富裕之路】

    为探寻山西“千万工程”成效,第二小组同学搜集到晋中市和顺县的相关资料:

    和顺县松烟镇

    和顺县青城镇

    南天池村依托“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传说这一名片,盘活文化资源、山水资源,建好农家乐,打造“喜”文化,吃上了“旅游饭”。如今的南天池村小桥流水、亭廊石屋,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亮丽的颜值阐释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浓墨重彩描绘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柳科村两委班子,为提高村民收入,成立了以“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社,带动全村106户脱贫。柳科村家家户户种植玉露香梨,全村共念一本产业经,以采摘、品赏、休闲、避暑、旅游、销售配套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为目标,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和顺县打造和美乡村的成功经验。

    【议题三:“献”你我之力】

    第三小组同学走访调查了解到学校所在乡镇引进了下面的项目并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如下图):

    引进项目:

    ①“寸草晖”老年公寓

    ②“山水居”民宿

    ③“食来运转”烹饪技术学校

    ④“食尚”食品加工厂

    (3)请你将引进项目的序号与规划图空白处一一对应。

    (4)请你说说将上述引进项目进行如此安排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要做新时代的青年,为绘就更美乡村画卷贡献自身力量。他们打算以“奋斗正当时”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5)请你将上述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

    “奋斗正当时”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绘就新时代更美乡村画卷的路上开花结果,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024年5月21日

  • 1. (2024九下·益阳大通湖管理模拟) 长沙市开福区政府通过利用周边闲置工地开辟停车场,开发智慧泊车小程序,实时盘活车位等举措,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乱等停车难题。截至2023年12月底,开福区停车场建设完成14580个泊位,停车环境大为改善。上述举措体现了开福区政府(     )

    ①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②致力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③不断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④具有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九下·焦作模拟)

    某校组织同学们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

    同学们被展览馆门前的雕塑吸引,了解创作理念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火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我仿佛从中看到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之路,建立新中国、领导改革开放、脱贫致富奔小康……红旗招展,永远向前。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凝望雕塑我想到了救国救民的李大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黄文秀⋯⋯共产党人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彰显了初心和使命。

    (1)请你总结两位同学的发言,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感悟。

    在参观中,同学们看到了展览馆的主题邮局,启用专属邮编“100100”,它不仅记录着党史展览馆落成于建党100周年之际,也寓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人民日益增长的①________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们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②________。

    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参观之后,同学们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交流。

    轴承是高铁的关键零部件。我国的技术专家不畏困难,坚持攻关,完成数百项技术创新,终于实现质的突破。

    雅万高铁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此合作项目为当地提供约1.5万个就业岗位,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为经济提速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领跑全球清洁能源研究。我国自主研发的电池,转换效率打破了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纪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作出“双碳”承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发展中坚持了哪些战略和理念,并谈谈青少年应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
  • 1. (2024九下·邯郸模拟)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下框)。

    2023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5.2%

    2023中国经济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

    2023中国经济全国粮食以上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4.6%

    2023中国经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     )

    ①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

    ②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

    ③说明我们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④象征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