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吉安模拟) 2024年1月 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下面是《条例》中的相关条文摘录: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虐待、胁迫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阅读上述条文后,学生小鄱说:“这下好了,我们可以自由上网了。现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干预我们未成年人上网。”

    1. (1) 阅读材料,这些法律条文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哪些观点?
    2. (2) 阅读条文并结合小鄱的话语,你会运用哪些所学知识帮助他纠错?
  • 1. (2024·潮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同时,该法还对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等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的禁止性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材料二:网民曹某在网上刷到“某地两名消防员和一名派出所所长在抗洪救灾中牺牲”的视频时,在评论区发表侮辱性言论,后又在牺牲消防员及其家属的短视频作品评论区发表不当言论。2023年9月20日,当地公安局将曹某抓捕归案。曹某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公安局已依法对曹某予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

    1. (1) 结合材料一,谈谈国家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有何现实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青少年带来哪些警示。
  • 1. (2024九下·南川期中) 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害某死者名誉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对此下列说法你赞同的是( )

    ①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司法维护正义

    ②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③孙某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没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就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 (2024·绥江模拟) 2024年2月26日,天桥区某台球厅经营者张某为吸引流量,与朋友策划直播“剧本”,由王某等4人持匕首、甩棍、棒球棍等器物到台球厅“挑事”,继而假装与张某发生冲突。全过程使用网络平台直播,被2000余观众收看,造成不良网络影响。济南公安机关依法调查,5名嫌疑人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公安机关依法对5名违法嫌疑人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该事件告诉我们( )

    ①自由不能超出法治的范围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③法治束缚自由,有法治不自由

    ④自由是有限制的、是有界限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新丰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据交管部门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最多的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小汽车事故中因为不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造成伤亡的事故比比皆是。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70%。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和小汽车驾乘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的安全防护意识,各地交警在辖区城市道路、农村道路等主干道范围内开展“一盔一带”专项整治行动。但行动中,仍然有人我行我素(如下图)。

    1. (1) 请你从“珍爱生命”“自由与规则关系”角度,评析漫画中的骑乘人员的言行。
    2. (2) 请你帮助交警叔叔写一条宣传语,积极引导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自觉佩戴安全盔。
  • 1. (2024七下·丰城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讯、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困扰。例如,手机使用某应用程序时,会有广告弹出,有的广告你必须耐着性子看完,有的广告甚至频繁出现。有报告显示,应用程序广告“关不掉”问题非常严重。

    材料二  “眼见未必为实”“有图有视额不一定有真相”,这折射出当下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调查显示:短视频已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传播方式在革新,传谣手段在升级。2019年1月,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促进网络生态空间更加清朗。

    材料三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要,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1. (1) 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 (3) 有人说,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是对学生自由的限制。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1. (2023八上·南昌期中) 近日,南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在城区开展拆“棚”戴“盔”专项行动。行动中,交管大队多个中队分别在辖区各主次干道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坚持文明规范执法,见违必查、见违必拆,形成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的长效勤务机制,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如果你的家人存在以上行为时,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 1. (2023八上·南昌期中) ▲近日,一个名为“黑牛应季水果”的短视频账号(现已被封禁)发布的一段视频吸引众多网友。视频中男孩小宝穿着破旧的棉袄和奶奶背石榴下山卖石榴,孩子清澈的眼神和话语,祖孙两人的种种细节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可视频被证实是虚拟摆拍。

    ▲9月以来,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的石榴进入收获季节,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多段类似的催泪短视频,引发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同情,还有多家网络账号将视频内容作为新闻进行了转发。这些热门视频的背后,实则为“卖惨带货”的营销套路,且网红编造剧本拍摄视频引流后带货售卖的石榴并不是当地的石榴。当地村民深受其害,希望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还当地石榴市场正常的秩序。

    ▲截止到日前,该系列案件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含网红主播11人),已批捕18人,捣毁MCN机构5个,查封涉案公司14家,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吨,假冒“大凉山土蜂蜜”成品4700余瓶,商品外包装5万余件,生产设备3套,冻结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1. (1) 拟题:自拟一个能概括材料内容、体现学科特点的题目。
    2. (2) 评论: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 1. (2023八上·南昌期中) 周一清晨,正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整个升旗过程中,小贾同学既没有致敬,也没有唱国歌,还说:“致不致敬,唱不唱国歌是我的自由”。下列对小贾言行正确的评价是( )

    ①小贾的言行错误,我们享有自由但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②小贾没有认识到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③小贾的言行违背道德但是不违法,他应该增强爱国情怀

    ④小贾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不能违反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温州模拟) “以案释法,守护青春”。某班学生准备制作普法宣传单,邀你共同完成。

    防范“帮信罪”宣传单

    (1)根据左图及【违法现状】,概括未成年人涉嫌“帮信罪”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有同学提出疑问:“银行卡是自己的,为什么不能自由地使用?”结合材料,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帮忙解答。

    (3)请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出发,对防止未成年人涉嫌“帮信罪”提出具体建议。

    【违法现状】2020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审结全国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案件人数分别为236人、3001人、5474人,2022年同比上升82.4%,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成为信息网络诈骗活动的“工具人”,是当前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重要课题。

    【案件回顾】近日,某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帮信罪”案件。未成年人宁某,因出借本人的银行卡协助他人电信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同时退缴违法所得1500元。

    【法律在线】

    第287条“帮信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保护对策】

    1. (1) 根据左图及【违法现状】,概括未成年人涉嫌“帮信罪”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 (2) 有同学提出疑问:“银行卡是自己的,为什么不能自由地使用?”结合材料,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帮忙解答。
    3. (3) 请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出发,对防止未成年人涉嫌“帮信罪”提出具体建议。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