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贵州模拟) 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记者问中提到,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这体现了( )
    A . 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 . 人民最关心生态环境的问题 D . 我国已经提前实现共同富裕
  • 1. (2024·贵州模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说明(   ) 

    ①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基本国策 

    ②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③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人口问题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陆丰模拟) 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后,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能够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表明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 (2024·陆丰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高质量发展”一时成为高频词汇。某校九年级(1)班围绕高频词开展了自主探究活动。

    1. (1) [探究一]读懂“发展表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GDP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沿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交流分享】

      从以上材料(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2) [探究二]领悟“发展秘诀”

      下面材料(图)体现了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发展秘诀。

      广东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力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大部分落地并在全国推广。

      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基本消除527条黑臭水体。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开展“粤菜师傅”等工程培训,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以上。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新投产海上风电549万千瓦、光伏发电225万千瓦。

      [交流分享]

      上述材料中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3. (3) [探究三]弘扬“创新精神”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目前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交流分享]

      结合探究三,谈谈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做些什么。

  • 1. (2024·普宁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2月,“科技小院”一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以“研究生+农民+合作社+产业”的运作模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科技小院在当地推广“三密一疏”小麦耕作模式,配合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技术,使小麦亩均增产50公斤;依托当地蛋鸡养殖企业打造“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绿色品牌”,引进全链条技术实现绿色养殖;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农技推广方法,培养了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大幅提升,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以上。曲周县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农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联结的新路子,找到了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材料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上,提出了“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的帮扶措施。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科技小院”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
    2. (2) 运用所学,谈谈这一帮扶措施可能带来的成效。
  • 1. (2024·荔湾模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何其幸运将亲身参与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亲眼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时刻。

    卡片一:情满中华,盛世永固

    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历史记录过去,更启迪未来。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从缺衣少食、民不聊生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从文盲遍地、愚昧落后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迭出,神州大地早已换了人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卡片二:今日中国砥砺前行

    我们走得很坚实

    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我们走得很见神采

    我们走得很显底气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

    月异的创造。

    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体育健儿勇创佳绩。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电影市场红红火火,“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围绕建国75周年的辉煌成就,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读懂今天展望未来”的主题宣传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 (2024八下·丰城期中) 新时代十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民生保障全方位跃升表明党和政府( ) 

    ①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②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③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④不断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下·丰城期中) 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 )
    A . 加强经济建设,超越发达国家 B . 全面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成果 C . 推进依法治国,社会稳定优先 D .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平均分配
  • 1. (2024八下·丰城期中)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地位,杂交水稻让近14亿人端稳饭碗,高速铁路、5G通信、超级计算“跑”出中国速度。

    ▲75年间,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贫困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腰包更鼓了;看病不再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等切实举措,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从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到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全国两会,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了新的注脚。

    1. (1) 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 1. (2024八下·丰城期中) 民生,一直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回望过去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这表明( )

    ①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