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中学生小斌等几个15岁的学生多次纠集在一起,使用暴力、言语威胁等手段,抢劫其他未成年人财物,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人民法院审理,小斌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这则案例启示我们(    )

    ①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②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要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富顺模拟)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

    ②小强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小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④小强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A . ②→③→①→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②→③→①
  • 1. (2024九下·昭阳月考)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在温水煮青蛙效应下不知不觉步入深渊,幡然醒悟但为时晚矣。下图是16岁中学生廖某从品学兼优到锒铛入狱的历程。

    1. (1) 廖某的演变过程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2. (2) 请你谈谈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
  • 1. (2024·婺城模拟)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1. (2024·修水模拟) 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拥有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在城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切实保护、利用、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必须解答好的新课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近年来,各地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等关键问题,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近年来,在一些盗墓小说和电影的渲染下,一些人对古墓葬和古文物动起了歪心思,企图通过盗墓实现一夜暴富。2024年2月,山西省陵川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盗掘古墓葬犯罪案件,数名被告人因犯盗掘古墓葬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至1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0000元至2000元,没收非法所得。

    1. (1) 拟题:运用所学观点,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 1. (2024·修水模拟)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学法】阅读下面民法典中的部分条文。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析案】中学生赵某被高年级同学勒索,为此心里愤愤不平。赵某的表哥听说后召集了一帮人,将勒索赵某的高年级同学打成重伤,结果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1. (1) 民法典的上述规定让你明白了所学的哪些道理?
    2. (2) 从上述案例中你吸取了哪些教训?
  • 1. (2024·中江模拟) 案例:韩某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引诱,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触犯刑法,被依法制裁。

    刑事判决书(摘选)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韩某犯间谍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1. (1) 该刑事判决书中的“本院”指的是哪个国家机关?本案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2. (2) 上述案例给你带来哪些警示?
  • 1. (2024九下·宁远期中) 【做守法公民】。

    材料一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章,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等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力度。亮亮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必要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吧”。

    材料二 初中生小王,迷恋网吧,沉迷游戏,上课玩手机,后来还吸烟,酗酒,老师经常给他做思想工作,他始终不愿改正。之后他还因为钱不够花经常到超市偷窃财物,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后仍不悔改,为了筹钱竟然持刀抢劫,最终被绳之以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1. (1) 运用法律知识,简要评析亮亮的观点。
    2. (2) 小王的经历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启示?
  • 1. (2024·绵竹模拟)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下列推理符合此逻辑的是( )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②小强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小强的经历告诫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远离犯罪

    ④小强仍不知悔改,为筹钱上网,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受到刑罚处罚

    A . ②→④→①→③ B . ④→③→①→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②→③→①
  • 1. (2024九下·涟源期中)  2024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一起网络诈骗案中,主犯姚某某拉拢、招募、吸收大量未成年人参与其中,涉案未成年人达560人。某区检察院先后对赵某某等16名涉案未成年人提起公诉,最终,赵某某等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赵某某等人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要依法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②网络是法外之地

    ③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    ④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