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广州月考)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指出,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②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做好职业准备

    ③要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④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少年接续奋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2024九下·广州月考) 九年级学生小亮在学习“新时代 新征程”内容时,用时间轴表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下面能体现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九下·广州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为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摘录了中国航天的相关新闻报道作为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一

    早在1998年,美国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同打造了国际空间站,当时,中国的神舟飞船特意制造了和国际空间站相匹配的对接窗口,想要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科研之中,但美国等一众国家以中国利用合作发展军事为由拒绝中国加入,并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技术并没有因为美国等封锁而停滞不前,而是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走上了自主研发道路,并以一国之力单独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回顾2023年,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前沿领域发展快速,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

    学习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体制机制上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减负”“降压”,激发青年人才科技报国内驱力,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挑起“科技强国”大梁的能力。

    学习材料三

    20年来,我国数十万青年科研工作者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建设。2023年,景海鹏乘“神十六”第四次飞天,是目前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57岁的他一直坚持训练,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成为他每天的标配:70多本飞行手册与操作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今都已孰干记心。景海鹏说:“25年前,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我想这是一名航天员的初心。

    科技强国,人才先行。未来,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助力航天强国梦。请结合上述学习材料并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自拟题目,撰写一篇时事小评论,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 (2024九下·顺德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并部署了新一年的任务,当中多处提到了“新”。九年级某班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学习。

    【看数据·析新增长成绩】

    过去一年取得的一些“新”成绩: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懂作为·识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在新一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同学们在探究时,整理出了以下材料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

    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要坚持因地制宜,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要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不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向未来·做新时代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新”还体现在需要“新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劳动者。

    1.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取得这些新成绩的密码。
    2. (2) 结合材料,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有何意义?
    3.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青少年应怎样努力成为新劳动者?
  • 1. (2024·德庆模拟) 冀华中学九(1)班同学开展以“祖国发展我关注”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来参与。

    【聚焦发展增强自信】

    材料一

    注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材料二 

    2004年,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发展总体要求,一场波澜壮阔的铁路建设热潮快速启动。

    中国高铁完全掌握了高铁技术的九大核心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高铁列车最核心部件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高铁工程中心科研人员不畏辛苦,通过“较真儿”式的理论研究和反复试验,为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安全献智出力。

    材料三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铁路建设不仅需要“快火车”的速度,也需要“慢火车”的温度。“慢火车”多经过中西部偏远地区,把“求学车”“就医车”“致富车”“便民车”等多种功能角色融为一体,满载着莘莘学子的求知梦,病患者的健康梦,偏远乡村的致富梦。

    1. (1) 根据材料一,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 (2)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二中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密码。
    3. (3) 依据材料,谈谈中国铁路为什么需要“慢”出来的温度?
  • 1. (2024·德庆模拟)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百年历程】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时代的十年再次印证了我国发展奇迹的“中国路径”。

    【十年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虽然时间短暂,却发生了许多巨变。中学生小杰以“走近十年,走进发展”为学习主题,收集了两组资料:

    经济新突破

    绿色筑家园

    这十年,经济总量由2012年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114.4万亿元。

    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居世界第一。

    这十年,我国加强污染防治,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国绿”,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共圆梦想】

    1. (1) 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概括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所选择的路径。
    2. (2)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其变化的具体原因及积极影响。
    3.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共圆中国梦,共享美好人生。请你就此完成自己的圆梦计划书。

      圆梦计划书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我的梦:

      我的圆梦方案:

  • 1. (2024·广州模拟)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大好河山、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各个方面。同时,草案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专门规定,并强调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年10月21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 (1) 请结合材料一,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深远意义。
    2. (2) 请结合材料二和民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
  • 1. (2024九下·巧家月考) 与下图时间轴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奋斗目标对应错误的是(   )

    A .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B . 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 (2024九下·绿园) 阅读长春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内容

    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迈上了新征程。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是充分发扬民主、开门问策、大成集智的结晶,是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的统一。

    (2)材料表明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什么?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意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民营经济集聚区和孵化基地,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簇群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3)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我市此举的原因。

    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深化与日韩的经贸合作,加深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加强与欧洲重点企业对接联系,加强与东南亚的产业合作。

    (4)材料表明我市积极顺应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 1. (2024九下·新宁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 (1)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2. (2)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画线内容(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认识。
    3. (3) 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学生应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凝聚中国力量?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