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岳阳模拟) 近期,国务院着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让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此举(     )
    A . 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消费,释放经济活力 B . 违背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 C . 表明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用之不竭 D . 能够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 1. (2024九下·岳阳模拟) 下列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图示关系一致的有(     )

    ①a刑罚b附加刑c罚款

    ②a我国国家机构b国家司法机关c人民检察院

    ③a中国精神b民族精神c抗疫精神

    ④a我国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本政治制度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4·连云) 围绕“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主题,学校征集活动方案,可以入选的是( )

    ①校园美食节大赛,烹出连云港海鲜的色香味,锻炼动手能力

    ②花果山踏青游览,欣赏港城山海相拥的自然美景,提升人文素养

    ③开山岛实践体验,重温守岛卫士王继才夫妇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④抗日山祭扫英烈,回顾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连云)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这一规定( )

    ①引领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助于将中华传统美德上升为法律

    ④体现出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澄海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爱国创新的科学家,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坚守初心的文化传承人,爱岗敬业的基层工作者……他们的身上凝聚着时代精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其事迹厚重感人,影响广泛深远。

    材料二: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3个月大时,因眼癌摘除眼球。起初学钢琴,很多老师都不相信她能学会。但凯恩没有放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学习唱歌时,她也要先把旋律背下来,用千遍的练习熟读歌词。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让人感动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萧凯恩的事迹给中学生什么启示?
  • 1. (2024九下·大丰模拟)

    2023年,全国上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奋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心,继续吹响了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号角。

    【感受中国奇迹】

    2023年,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出口量全球遥遥领先;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群众安全指数、幸福指数全球最高。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奇迹主要得益于党坚持了哪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领略中国魅力】

    新闻事件

    春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相关链接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

    ▲春节是全球旅游消费高峰期。2024年春节期间居民出境游约360万人次,中国游客足迹遍布全球125个国家,因内游客

    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 47.3%。入境游约 323万人次。

    (2)了解以上新闻事件,你有什么感悟?(三个方面即可)

    【正视发展问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着诸多挑战。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业与旅游业、与科技融合欠缺,农民增收困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奇缺,年轻人才不愿意返乡创业等。

    (3)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热议,班级就此开展了“模拟政协”活动,请你代表活动小组以“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填写下列“提案”序号处内容。

    关于①的提案

    提案者:九年级1班模拟政协活动小组

    所在单位: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

    案由(提出此提案的理由):略(见材料)

    方案(结合案由提出的具体建议)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 1. (2024九下·盐都模拟) 央视大型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聚焦盐城,广大市民积极聆听盐业的传奇故事,见识湿地世界里的神奇植物,走进迁徙鸟喜爱的“打卡地”…我们可以感悟到(     )
    A . 学习有多种途径不仅限于书本知识 B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传统美德的精髓 C . 严守生态保护底线,保护湿地环境 D . 盐城自然资源丰富,应该加大开发力度
  • 1. (2024九下·广水模拟)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奋进中学开展了以“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阶段一   搜集资料,积极准备

    活动之前,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认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题是“全球战塑”。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为摆脱“塑”缚付诸行动。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贡献,获2023年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7日,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在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旨在通过开发创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 减少塑料污染, 推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以竹代塑”?

    阶段二   合作探究,实践体验

    学校委托校学生会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本校师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情况,身为学生会成员你积极完成此次调查任务。

    阶段三   总结评估,感悟升华

    (2)主题探究活动结束后,学校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请你也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或感悟吧。

  • 1. (2024九下·砀山模拟)

    【弘扬五四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2024年,我们迎来了五四爱国运动105周年,某中学就此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接受党的指引

    信息一

    青春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1919年,由青年学生担任先锋,掀起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信息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

    (1)阅读信息一,请你列举出五四爱国运动中两位杰出的领导者。
    (2)阅读信息二,你觉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青春特质,从而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

    绽放青春光彩

    主题演讲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勇于承担责任,青春才会闪光。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3)勇于承担责任,青春才会闪光。结合主题演讲,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弘扬五四精神

    青春寄语

    五四爱国运动形成了伟大的五四爱国精神。五四爱国精神是当代青年的精神滋养,也是一支不朽的青春赞歌。新征程上,我们只要以行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就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

    (4)阅读青春寄语,谈谈你打算如何以行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 1. (2024九下·砀山模拟)

    【关注安徽建设点赞家乡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全省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均居全国第七;长江、淮河干流出境水质保持Ⅱ类……“安徽绿”跑出了加速度。

    材料二   2024年4月,我省推出企业“一站式”服务移动端——“皖企通”App。“皖企通”App面向不同企业在线办事个性需求,设置事项办理、政策推送、政企互动、企业中心等多个服务功能。

    材料三   2024年4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实施意见》。今后,全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起付标准分别按照全省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置。

    阅读感知

    (1)材料一中“安徽绿”跑出了加速度,这得益于哪一基本国策?

    探究分析

    (2)阅读材料二,我省推出“皖企通”App是出于何种思考?
    (3)材料三中,我省根据个人收入的比例,调整全省职工和居民医保住院费用的起付标准,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拓展思考

    (4)围绕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现实行动。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