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天河模拟)   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只有让法对不法一步不让,正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强化道德的规范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只有通过民主程序才能制定良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黄埔模拟) 电影《第二十条》的台词“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引人深思。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只有加强舆论监督才能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

    ②人民法院应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他人干涉

    ③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精神

    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使司法过程和结果公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广州模拟) 观看漫画《平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民族平等

    ②我们要努力追求绝对平等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 (2024·广州模拟) 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改革办案方式,让当事人参与其中,请第三方见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 )

    ①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②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2024·河源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去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时指出,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仍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些趋势和特点,检察机关积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一体落实“保护、教育、管束”理念,根据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质、主观恶性、危害后果不同,采取相应的惩戒教育措施。

    材料二:为切实解决因为信息泄露影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202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

    1. (1) 结合材料,谈谈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这一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2. (2) 有人认为,未成年不是犯罪的保护伞,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是对其他人的不平等,建议取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请运用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1. (2024·榕城模拟)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网络保护”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这一规定,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规定不合理,侵犯了在校学生的自由权利

    ②未成年人要尊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去做

    ③自由有界限,是要受到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④手机是公民合法财产,应由未成年人自行保管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榕城模拟)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从平等角度看,这体现( )
    A .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 . 同等情况差别对待 C .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 . 不同情况同等对待
  • 1. (2024·广州模拟)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欺凌,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的道德与法律底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核准追诉邯郸初中生被害案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通告,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长期霸凌,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 )

      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维护公平正义

      ④未成年人犯罪害人害己,要自觉远离犯罪

    2. (2) 为预防校园欺凌,各地陆续有学校在厕所等视频无法覆盖、容易发生欺凌的地点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通过识别声音中的谩骂、殴打等信息,向老师发出预警。此举( )

    3. (3)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除了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学校实施综合治理,也需要广大中小学生学会自我防护。以下举措对广大中小学生防欺凌有帮助的是( )

      ①认真聆听防欺凌专题讲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②遇到被欺凌事件时息事宁人,以免把事情闹大

      ③学会调节情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灵活

      ④积极参加防欺凌演练,掌握自救自护必备技能

  • 1. (2024·广州会考)   2024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饲养动物使人损害典型案例,呼吁文明养犬、依规养犬,强化养犬有责、养犬负责意识,形成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养犬氛围和环境。对于城区禁止饲养的大型犬伤人,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犬主均应承担全部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城区饲养禁养犬只,只要犬只不伤人,饲养行为就不构成违法

    ②公民应增强法治意识,当自身权益遭受非法损害时,应依法维权

    ③家养狗咬人依据实际案情有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是刑事责任

    ④禁养犬伤人,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犬主均应承担全部责任,不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潮南模拟)   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作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这部法律为新时代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对此,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 . 体现了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 B .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有利于营造平等的社会风气 C . 有利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D . 该法的实施能够维护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的特权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6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