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充) 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被迫卷入西方现代化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领世界现代化新潮流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力图通过学习和仿效西方,开展了一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洋务派进行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 (2)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第一阶段: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阶段:1949-1978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阶段:1978-201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的大胆探索,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3. (3) 材料三:到2020年底,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 1. (2024·湖南模拟) 在百余年的时空转换中,招商局、制药厂、音响公司等企业见证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1881年1月10日)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摘自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在旧中国,上海的制药工业实际是加工工业,绝大部分原料都依赖外国进口,因此,我们同业常说,“只有黄浦江的水,才是我们的国产原料。”·····(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例如,过去我们信谊药厂的名牌产品“消治龙”,原料都是靠进口的。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摘自原上海信谊药厂厂长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李鸿章等人提出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及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对上海信谊药厂实行公私合营的实质;归纳新旧中国上海制药工业的原料变化情况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读“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票证。(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综上所述,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 1. (2024·) 右图数据可用于研究(       )

    A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 三大改造顺利推进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土地改革大力开展
  • 1. (2024·南山模拟)   1979年初,四川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100家。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可组织来料加工,允许企业有条件地销售商品、物资、供销产品。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企业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资金。这些政策(    )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 增加了企业职工的经济收入 C . 扩大了企业生产分配自主权 D . 壮大了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
  • 1. (2024·黄埔模拟)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 1. (2024·喀什模拟)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广东东方宾馆开设首家营业性音乐茶座。1985年4月,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等被纳入第三产业。上述现象反映( )
    A . 沿海城市资讯活跃 B .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 C . 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D . 文化产业兴旺发达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
    A . 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 . 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C .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 (2024·楚雄模拟)  如下图,该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 .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小刚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增强企业活力”“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职工积极性”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 设立经济特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