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绩惩处分为解职、降级、记过三种。公务员年考四等记过、五等降级、六等解职。1943年颁布的《非常时期公务员考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绩惩处为:年考总分在60分以上者留级:总分不满60分者降一级,不满50分者免职。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 重视对官员的甄别审查 B . 建立起近代公务员制度 C . 文官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D . 公务员的管理有法可依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布大交换


    新世界到旧世界

    旧世界到新世界

    植物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辣椒、烟草、向日葵、南瓜、豆荚类等。

    小麦、燕麦、大麦、裸麦、包心菜、柠檬、郁金香、橄榄、葡萄等。

    动物

    小龙虾、羊驼、火鸡、豚鼠等。

    马、牛、猪、羊、鸡等。

    微生物

    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等。

    ——据【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等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黥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 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 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 1. (2023高二上·丹阳开学考)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
    A . 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 B . 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 . 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D . 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 1. (2024高二下·保定开学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公务员制度被地方割据势力看作是蒋介石集团进行人事渗透、瓦解统治的阴谋,所以他们对公务员制度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在公务员任用方面,各地方实力派拒不执行或变相执行公务员任用法。这一状况会导致(   )
    A . 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受影响 B . 中央官员的选拔受到制约 C . 国民政府一党专制的形成 D . 地方割据势力进一步削弱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中有“癸卯学制”、 “五权分治”、 “政事堂铨叙局”、 “考试院”等内容。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很有可能是(  )
    A . 清末新政 B . 选官制度 C . 民国政体 D . 教育制度
  • 1. (2024·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 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906 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 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 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 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

    诞生。经过了 20 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 1. (2024高二上·叙永期末) “第二届高等考试规模较大,共有2639人报名参加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组织该次考试的应该是(   )
    A . 南京临时政府 B . 北洋政府 C . 国民政府 D . 新中国人民政府
  • 1. (2024高二上·期末) 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 7 类考试。 10 月 20 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 102 人(首次录取女

    性 2 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

    A . 清政府 B . 南京临时政府 C . 北洋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 1. (2024高二上·联合月考) 1941—1946年,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1933年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与此同时,公 务员在享受法定的正俸之外,还享受职务津贴、生活补助费、煤贴、油贴、子女教育费等。国民政府此举首在( )
    A . 完善近代文官制度 B . 吸引优秀人才入仕 C . 减轻物价波动的影响 D . 巩固国统区政治秩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