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材料二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后改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武则天时期,大改官名、地名:将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也分别改称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以求形式对称、文字优美。这一做法旨在( )
    A . 铲除李唐皇室守旧势力 B . 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 C . 奠定制度变革的思想基础 D . 树立武周政权的新气象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唐前期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书,都要经过中书舍人的起草。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具体为对各种上下行文书“皆审署申覆而施行焉”。尚书省则一方面上承制敕,制为政令,向下颁布实施,另一方面,下领州府寺监之政务,向上申奏。在隋唐之际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从国家政务的裁决到政务执行都有一整套程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央政府的决策程序。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中央官制有何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至宋婚姻价值观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 1. (2023高一下·银川期末) 唐时将封还改为封驳权,由门下省的给事中专门负责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书和驳正臣下奏章违误。皇帝赋予门下省给事中的职掌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这一做法(    )
    A . 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B . 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 C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 . 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1.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
    A . 完善人才考选制度 B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 . 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D . 改变官吏冗滥现象
  • 1. (2023高一上·抚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后,构建如下知识框架图(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制度创新与盛世”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 (2023高一上·锦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 1. (2024高二下·济宁开学考) 唐太宗贞观三年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明宣德皇帝令内阁大学士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若内容有不当者,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其做法旨在( )
    A . 限制宰相权利 B . 提高行政效率 C . 避免决策失误 D . 实现权力制衡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下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清朝
  • 1. (2024高一下·安庆开学考) 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这一会商制度( )
    A . 有效制约了皇帝的权力 B . 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 C . 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 D . 对宰相政务工作起辅助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