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三省六部制
  • 1. 武则天时期,大改官名、地名:将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也分别改称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以求形式对称、文字优美。这一做法旨在( )

    A . 铲除李唐皇室守旧势力 B . 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 C . 奠定制度变革的思想基础 D . 树立武周政权的新气象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齟齬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
    A . 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B . 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C .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2. 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给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这说明唐初(   )
    A . 行政有严格程序 B . 皇帝权力衰落 C . 各部门权力分散 D . 大臣专权跋扈
  • 3. 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 唐初皇权与相权形成权力制衡 B . 尚书省起到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作用 C . 中书省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构 D . 门下省具有使决策合理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