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关于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B . 明清时期杭州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C . 雅典卫城具备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D . 古埃及人营建的城市成为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 1. (2024高二下·南充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令人依六国宫室图样重建大批宫殿。于是以咸阳为中心,在渭水之北组成了宏大的宫殿建筑群。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决意立万世基业,“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依始皇之意,朝宫上应“天极”,是以天极星即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一颗为地上帝王之象征。围绕着它,有象征三公、后妃及其他大臣的星宿。秦始皇以朝宫上应天极,独居前方(北半球宫室南向,故古人以南方为前方),似率领咸阳诸宫室而为之主宰。

    ——史建群《简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秦朝都城建筑的形制。

  • 1. (2024高二下·南山月考) 明初,在各地设立课税机构,在府称司,在州县称局。机构位置除省级行政中心外,多位于交通要道或行商坐贾人口聚集区。明初全国有课税司局400余处,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当时( )

    地区

    顺天

    北直隶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四川

    广东

    云南

    贵州

    广西

    课税司

    1

    5

    10

    12

    13

    12

    8

    8

    4

    8

    10

    4

    4

    8

    1

    4

    课税局

    9

    6

    58

    46

    19

    14

    15

    36

    7

    8

    16

    6

    1

    2

    3

    1

    A . 重农抑商政策动摇 B . 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 . 江南市镇较为发达 D . 南方的赋税压力大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    )
    A . 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 B . 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 . 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 D . 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 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下列关于“商业镇”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两宋时期商业镇出现专业分工 B . 具有政治、军事、宗教等功能 C . 为人们的定居繁衍提供了保障 D . 随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而产生
  • 1. (2024高二下·仪陇月考)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控制城市商业发展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型市镇“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利因素。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如图为在汉代的基础上改建的北魏都城洛阳,城中心有很大的宫殿区,有网格状的街道以及不同的区划。城市分成两部分,包括仅限官员活动的政治区域和由政府管理的市场与居民区。据此可知,北魏( )

    A . 城市营建开始形成制度 B .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重视 C . 城市实行市坊分离制度 D . 佛教发展决定都城规划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下表内容是古籍中对先秦城市规划的记述,所反映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面朝后市”。

    《周礼·考工记》

    “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

    《左传·隐公元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管子·承马》

    ①彰显统治者的权威 ②与经济制度相适应

    ③人与自然互相适应 ④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③
  • 1. (2024高二下·辽源开学考) 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

    ——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

    材料二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

    ——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
  • 1. (2024高二下·运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两城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点和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