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下列哪组素材全部符合主题( )
    A . 甲组: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 B . 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 C . 丙组:“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开国大典》 D . 丁组: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 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 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D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1. (2024八下·广州月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的规律,以中国化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某中学学生查阅了中外历史上有关“创新”资料后,整理归类形成下图提纲。请你帮他提炼一个关于“创新·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改革创新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
    道路创新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了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的报告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甚至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超过公有制经济,对外商投资和进口货物关税给予优惠政策,改革居民的劳动工资制度,等等。

    材料二 深圳经济特区的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外商外资的不断涌入,引起了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得到多数人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也遭到国内外少数持不同意见者的怀疑和指责,说什么“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外,其他一切都是黄的了”,说什么“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变成解放前”。

    ——材料一、材料二均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邓小平于1984年视察完珠海、深圳等经济特区之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到“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对特区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1)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引发巨大争议的原因。
    2. (2)  邓小平1984年到南方视察对改革开放事业有怎样的意义?
  • 1. (2023八下·昭阳月考) 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提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南方谈话

    (5)中共十五大

    A .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B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C . 三个代表 D . 抗美援朝时期
  • 1. (2023八下·昭通期末)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材料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当家作主站起来”发生在哪一年?
    2. (2)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创立了什么理论?
    3. (3) 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
    4. (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5. (5)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道路”具体指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什么理论为指导?
  • 1. (2023八下·玉溪期末) 中国经历了从屈辱到富强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屈辱的中国】 

    材料一:1900年,英、美、俄、意、奥等国组织军队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攻占北京,公开抢劫、屠杀,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发展的中国】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后发表了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创新的中国】 

    材料三:科技创新是贯穿于“中国制造”发展始终的,对于“中国制造”的过去、将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制造的逐步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一批批中国创新已经将梦想变为现实。 

    【强大的中国】 

    材料四: 

    1.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次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
    2. (2) 材料二的内容,说的是哪一事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 (3) 材料三中“一批批中国创新已经将梦想变为现实。”请你举一例中国科技上的重大成就。
    4. (4) 材料四,1997年中国人迎来了激动地时刻,香港回归了,这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之所以能够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中国从屈辱到崛起,再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一段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 1. (2023八下·玉溪期末)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四大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六大
  • 1. (2023八下·玉溪期末)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