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东港开学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正式出版, 为人们立足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大视野,从根基和本源上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权威参考材料。以下是《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目录节选 

    前言 1 

    第一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0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实践 36 

    第三章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72 

    第四章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与苏联模式 103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30 

    第六章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奋起 175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新纪元 200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39 

    结束语 318 

    通过研读《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有同学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有同学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中的挫折,有同学看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等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表达清晰) 

  • 1. (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海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12 格致 3 160 7
    船政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计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 1.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有人对某一事件评价:“在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有力地推动了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革命运动。”这一事件是( )
    A . 第一国际成立 B . 巴黎公社建立 C . 十月革命胜利 D . 国际联盟成立
  • 1. (2023高一下·梅州期末)  孙中山曾提到,“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材料中的“俄国革命”( )
    A . 受到了普法战争的直接影响 B . 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 C .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 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 (2023高一下·海南期末)  下表是部分史料有关俄国革命的论述。这表明俄国(  )

    史料一

    1902年成立了“五金制品销售公司”,由它联合的30个大工厂控制了全国冶金产品销售的70%~80%……到1905年以前,各种垄断组织达30个以上

    史料二

    1916年最后三个月共发生罢工328次,参加人数达26.8万;1917年1月,就有罢工400次,参加人数计27万。彼得堡、莫斯科、巴库等地都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

    史料三

    俄国在与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战争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争过程中征召的人员多达1500多万,前线作战连连失利,伤亡惨重

    A . 城市包围农村道路逐渐形成 B . 国内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人心 D . 无产阶级政党影响增强
  • 1. (2023高二下·塔城期末)  标志着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的事件是(  )
    A . 第一国际成立 B . 巴黎公社建立 C . 十月革命胜利 D . 新中国的成立
  • 1. (2023高一下·绥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摘编自刘琪《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 1. (2023高一下·宁波)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浙睿 )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一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人物 著作 核心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自由”“平等”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民主共和国”“人民主权”
    康德 《纯粹理性的批判》 “人非工具”

    材料三:有人以为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以为列宁主义的出发,点是关于农民及其作用和比重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对的。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并不是农民问题,而是无产阶级专政、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等问题。农民问题,即无产阶级在为政权而斗争中的同盟者问题,是一个派生的问题。

    ——摘自《论列宁主义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市场”中的“救世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 (2) 根据材料二,提炼上述人物思想的精神内核。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些思想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列宁对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工农联盟的贡献,并从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角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世界意义。
  • 1. (2023高一下·建平期末) 有学者认为:“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学者观点可用于说明( )
    A . 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B . 苏俄进一步巩固政权建设 C . 俄国民众对沙皇的痛恨 D . 二月革命实现了既定目标
  • 1. (2023高一下·葫芦岛期末) 列宁在一次报告中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下列对此报告理解正确的是( )。
    A . 第二阶段革命后出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B . 蕴含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C . 第二阶段革命推翻了封建罗曼诺夫王朝 D . 第一阶段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民主革命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