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广丰期末)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发十八岁以下男子服兵役的敕文,尽管文件已经过皇帝的签署发到门下省,但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即使太宗发怒也没有署敕,这个决定最终也没有颁行。材料意在说明(   )
    A . 相权遭到分割皇权加强 B . 三省体制降低行政效率 C . 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 . 朝廷政令不通
  • 1. (2023高一上·海安期末)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将相权分化,政令从起草、审核到执行均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处理。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同时还相互牵制,大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材料中的“它”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二府三司制 D . 内外朝制度
  • 1. (2023高二上·吉安开学考) 唐代中后期,皇帝在对藩镇长官所进表疏予以批答的同时,还就其中涉及当时政务的内容颁发敕书,出现了敕书与批答并行的情况。批答由翰林学士草撰,不用中书、门下两省印,也不加盖翰林院书诏印,具有皇帝自行发出的性质。这现象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
    A . 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 .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 宰相的权力已经被架空
  • 1.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 表2所示是唐代642年至819年封驳制度实施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唐代封驳制度( )

    表2

    时间

    事例

    领域

    结果

    贞观十六年(642年)

    刑部奏请反叛者兄弟连坐

    刑狱

    成功

    景云元年(710年)

    严思善因谯王重副的事牵连被捕下狱

    刑狱

    成功

    开元二年(714年)

    追赠崔湜亡父为吏部尚书

    人事任命

    成功

    开元八年(720年)

    赐百官九日射

    礼制

    成功

    贞元元年(785年)

    任卢杞为饶州刺史

    人事任命

    成功

    元和四年(809年)

    任孔戡为卫尉丞

    人事任命

    成功

    元和十四年(819年)

    皇甫馎请纳盐利抬高者

    财政

    成功

    A . 方式灵活多样 B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C . 均以成功告终 D . 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
  • 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 , 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 其中核心问题之 一 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惰唐时期为解决这一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 . 废分封 , 置称县 B . 设立中朝 C .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 实行科举制
  • 1. (2023高一上·罗湖期末) 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    )
    A . 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B . 强化中央集权 C . 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 . 分割宰相权力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 . 分封制、宗法制 B .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 . 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D .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 1. (2023高一上·揭东期中) 有学者主张:汉代的三公九卿虽然也有机构,却是因人设庙,即先有宰相或三公,后有相府和公府。隋唐却是先有三省六部,然后再任命长官和次官,机构在前首长在后。对比两种制度,可知唐朝(     )
    A . 丞相权力逐渐加强 B . 机构重叠,职权不明 C . 政治制度趋向民主 D . 中央行政制度日臻完备
  • 1. (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当时( )
    A . 给事中执掌决策权 B . 皇帝独尊地位削弱 C . 礼仪严格承袭惯例 D . 中枢机制运行正常
  • 1. (2023高二上·电白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 B . 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 C . 南北文化交融促进了制度的创新 D . 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