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三省六部制
  • 1. 唐代中后期,皇帝在对藩镇长官所进表疏予以批答的同时,还就其中涉及当时政务的内容颁发敕书,出现了敕书与批答并行的情况。批答由翰林学士草撰,不用中书、门下两省印,也不加盖翰林院书诏印,具有皇帝自行发出的性质。这现象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

    A . 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 .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 宰相的权力已经被架空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及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而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 B . 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 三省六部制减缓了由于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D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所沿用
  • 2. 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  )
    A . 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 . 政府关注民情民意 C . 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 . 儒学地位更加突出
  • 3.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
    A .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C . 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 .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