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月考)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盐源县老龙头墓地遗址发掘.为世人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古代青铜文化。该文化具有浓厚的多元性特征,其受到了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镇文化、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响。据此可知,该遗址( )
    A . 表明了早期国家雏形形成 B . 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心辐射 C . 实证了古代族群交往交流 D . 反映了盐源文化传播广泛
  • 1. (2024高二下·长沙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社会发展到“复杂化”阶段以后才产生的。有的国家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原创的国家可叫做原生国家;有的国家是学习模仿别的国家建立的,可叫做次生国家;有的国家是在旧的国家被摧毁后重新建立的,可叫做再生国家。综观中华大地,无论是华夏汉民族的原生国家、少数民族的次生国家,还是各种类型的再生国家,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既与古代希腊罗马不同,也与欧洲在资本主义打破封建割据后形成的民族国家不同,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受到后代史家称颂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天下大治的盛世,都是因为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而出现的,否则就难以维持下去。例如,秦朝、王莽的新朝、西晋、隋朝都是大一统的帝国,然而却都国祚短暂。刘邦、刘秀、李渊、朱元璋和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正义,也不是因为他们顺天应命,更不是因为他们服从了历史规律或适应了历史潮流,而是因为他们不仅能够在战略和战术上战胜竞争对手,并且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

    ——摘编自叶文宪《中华古代国家创生演进的独特路径》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演进的独特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考古发现,稻米在仰韶晚期遗址中的数量明显增多(新街遗址出土802粒,庙底沟遗址出土648粒等),在新街遗址中还发现了稻旱混作的新兴农业生产模式。这表明( )
    A . 水稻是仰韶文化的主要栽培作物 B . 稻麦复种制已在中原地区普及 C . 中原地区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增强 D . 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 1. (2024·长沙模拟) 在二里头文化的重大发现中,作为礼器的玉石牙璋的辐射范围已经到了越南北部,与《禹贡》所载的九州的大致范围以及秦汉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致范围相当。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
    A . 奠定了早期中国基础 B . 印证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 C . 重塑了华夏民族意识 D . 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分布可以看出,一批批重大考古成果,犹如“满天星斗”分布在黄河流域沿线,尤其是黄河“几”字形段和中下游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B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 . 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 D . 南北经济文化发展较不平衡
  • 1. (2024高二下·余姚月考)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神树、人首鸟身像、纵目面具等文物,明显有着不符合中原文明的历史气息,反倒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关联密切。而龙的崇拜、铜铃(青铜编钟的前身)、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等文物发现,则显露出许多中原文化基因的“蛛丝马迹”。这反映出( )
    A .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B . 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 古蜀国发展深受外部影响 D . 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密切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此标准,下列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①陕西姜寨聚落遗址 

    ②山西陶寺遗址 

    ③河南二里头遗址 

    ④浙江良渚遗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年代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下图可知( )

    A . 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 B . 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 C . 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D . 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
  • 1. (2024高一下·四川期中) 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四个都属于“大河文明”,分别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不过它们却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说明( )
    A . 各大文明都处在小国寡民的状态 B . 山地与河流阻隔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C .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D . 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影响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 . 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C . 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 D . 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