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指出,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何补于用? 之后逐渐形成了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的这一措施体现出( )
    A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激化 C . 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 D . 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被削弱
  • 1. (2024高一下·丰城开学考) 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   )
    A . 江南成为赋税重要来源 B . 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C . 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 D . 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
  • 1.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具实绩申闻,以行黜陟”。这表明明初(   )
    A . 行政机构效率高 B . 官员考核体系完善 C . 考核部门权力大 D . 官员考察赏罚分明
  • 1. (2023高二上·荣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 (2023高二上·荣昌期中)  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 )
    A . 监察体制趋于完善 B . 官僚机构相互牵制 C . 制度运行注重成效 D .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 1. (2023高二上·浏阳期末) 清朝统治者鼓励“直言”,不断督促监察官员多所建白,强调“国家设立都御史科道官,以建白为专责”,但科道官员“往往心怀畏惧”,“奏疏寥寥”,“建白甚少”。这主要是由于清代(    )
    A .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 监察机构机能的削弱 C . 奏折制度的广泛推行 D . 文字狱强化思想控制
  • 1. (2024高二下·保定开学考) 下图为汉代选官辟除制度(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组织结构示意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该制度(   )

    A . 实行自下而上的选拔程序 B . 有利于发挥所属官吏积极作用 C . 成为底层民众上升主渠道 D . 重点考查被举者乡里舆论评价
  • 1. (2023高三上·昌平期末)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凡十道巡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这说明唐朝(   )
    A . 监察范围比较广泛 B . 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C . 监察程序公正严谨 D . 豪强地主势力壮大
  • 1. (2024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下表为汉代刺史迁任统计。这体现了汉代刺史制度( )

    官员

    俸禄(石)

    掌职

    迁任人数

    县令

    500-1000

    县内政务

    15人

    公国相

    2000

    公国大小事务

    1人

    侍御史

    600

    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等

    10人

    谏议大夫

    600

    掌顾问应对,为皇帝谋事

    3人

    A . 以卑制高的政治理念 B . 以中央官员为主要来源 C . 旨在打击豪强的势力 D . 注重官员基层治理经验
  • 1.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  廖伯源认为:“(西汉)郡县考课之项目,虽天下郡县大体相同,然特殊地区之长吏,其职掌除与一般郡县长吏相同外,又有特别事务之项目,该项目亦当考课。地方长吏之考课,分若干项目分别考其等第,再集中分项之等第,评定其考课之总等第。”这( )
    A . 反映了考课制度缺乏合理性 B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约束 C . 实现了对官吏全方位监督 D . 利于地方治理的因地制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