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月考) 12世纪,以教学和写作为职业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西欧大量出现,人们对接受教育的认同、对追求艺术的愿望以及继承古典文化的热情不断升高。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被重视,文学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城市兴起和发展 B . 基督教会垄断教育 C . 王权的不断强化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 (2024高一下·汨罗月考)  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发现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在埃及三角洲的史前文化考古层中,发现了类以两河流域装饰神庙门脸的泥钉和抛光的圆锥体。这些考古成就,可用于说明(  )
    A . 长途贸易的发展 B . 古代文明的交流 C . 手工业分工细密 D . 古代帝国的扩张
  • 1. (2024高一下·汨罗月考) 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 )
    A . 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 B . 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 C . 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D . 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
  • 1. (2024·新课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    

    ——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1. (2024·新课标) 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
    A . 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 . 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 . 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 . 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 1. (2024·上海市) 财富向新兴阶层转移,促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财富观念。概括下列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待财富的。

    材料一圣·伯尔拿曾说:“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圣·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因此,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苏]古列维奇《中世纪的文化范畴》

      材料二:波焦・布拉乔列尼说:“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

    ——王挺之等《欧洲文艺复兴》

    材料三自分工完全正确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都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1. (2024·上海市) 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

    11世纪以后,商业贸易复兴驱动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

    商业贸易复兴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将下列“史事”与“结果”相匹配。(填涂字母)

  • 1. (2024·上海市) 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有地产的穷人”意指____(双选)( )

    A . 农民失去地产 B . 土地贵族贫困 C . 穷人获得土地 D . 教会财富贬值
  • 1. (2024高一下·安徽月考)  如表所示为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信息。这反映出( )

    地区

    时间

    交通工具

    交易范围

    交易商品

    古埃及

    公元1世纪以前

    海船、驳船、驴子商队

    中非、努比亚、埃及、欧洲和亚洲

    武器、生产工具、打猎用具、装饰品、玻璃制品等

    东非

    公元100~800年

    帆船、骆驼商队

    红海地区和阿拉伯半岛

    非洲人出售象牙、犀牛角、龟壳、木材、香料和奴隶,交换纺织品、金属工具和武器等

    西非

    公元800~1500年

    商船、骆驼商队

    北非、欧洲、中东、印度、南亚和中国

    西非出口黄金、柯拉果、香料和奴隶;埃及和摩洛哥打造的金币等

    A . 地理环境决定非洲历史进程 B . 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活跃 C . 战争加强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D . 古代非洲农业较为落后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如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

    A . 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 .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 古希腊人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 D . 古印度地区佛教对种姓制度的一定冲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