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巴楚开学考)

    据下面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不包括(    )

    A . 考古发现 B . 上古的神话传说 C . 文献资料 D . 网络小说
  • 1. (2024九下·阿瓦提开学考)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主张 (     )

    A . 兼爱、非攻  B . 实行“法治” C . “无为而治” D . “仁”和“爱人”
  • 1. (2023七下·遵义期末)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 C . “兼爱、非攻” D . 以法治国
  • 1. (2024·怀化模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的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他的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创立的思想体系,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材料二: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材料三: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它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两位人物活动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次(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理论?
  • 1. (2024·邵阳模拟) 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
    B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
    C .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
    D . 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拱卫周王室的作用
  • 1. (2024七上·宁明期末) 社会历史汹涌的向前发展,我们只能通过“它”的足迹来探寻神秘历史的真相。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 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烺(利簋) 释文(改编)

    利簋铭文拓片

    材料三  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

    材料四  春秋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请你将材料一和材料二分类,属于文字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对比材料 、二,可以证实商周时期的什么史实?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利簋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明?请你再举一例代表这一时期文明的青铜器。
    3. (3) 材料三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内容。(填序号,)

      儒家经典的代表是;与历史学习辩证思维相统 的是;符合先秦历史发展特征需要的是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发展中留下的文字和实物资料?
  • 1. (2024七上·宁明期末) 蔡元培说:“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下列属于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 )
    A . 主张仁政,反对战争 B . 整理典籍,编写《论语》 C .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D . 开办私学,有教无类
  • 1. (2024·东莞模拟) 下表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统计表。这说明宋代( )

    儒家用字

    数(个)

    13

    10

    9

    7

    5

    3

    3

    2

    乡名示例

    崇仁

    怀仁

    德政

    德化

    积善

    从善

    至孝

    旌孝

    思贤

    奉贤

    道义

    习义

    遵礼

    复礼

    守信

    良信

    A .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 . 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C . 伦理道德受到重视 D . 科举取士制度完善
  • 1. (2024七上·期末)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识读】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人物图片

    【文物探究】

    材料二

    【书法欣赏】

    材料三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分别记录在哪部著作里?
    2. (2) 写出材料二中图三青铜器的名称及出自的朝代。图四甲骨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其对我国文字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书法作品的作者及该作品的美誉。
    4. (4) 综上所述,你对中华文化有哪些感悟?
  • 1. (2024七上·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班将举办围绕这一史实的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2. (2) 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①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请你依次写出与其相对应的思想派别。

      ②孔子主张“仁”和“礼”;墨子主张,“施仁政于民”是(思想家)的思想。

      ③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哪一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④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哪部著作?

    3. (3) 活动反思: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