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崇阳月考)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到:“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当时(   )
    A . 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B . 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C .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 . 计算机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
  • 1. (2024九下·南宁月考) 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九年级某班同学对该线索展开探究活动。

    材料一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使得生产力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轻工业占主导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日本与英、美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不同之处。为材料二思维导图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主题,提炼观点,展开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 1. (2024·富顺模拟) 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
    A . 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 . 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 . 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 1. (2024·雅安模拟)  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到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指西欧) 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的很明显,而且在经济领域——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式也表现的很明确,同时发端于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在当时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到20世纪初,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位于世界的中心,他们主导着全世界,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洲(主要指西欧)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但是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947年

    马歇尔计划提出并开始实施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00年到1914年”西欧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霸权的衰落宣告完成,根据材料三,请从“经济衰落、政治危机”两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 (3) 一个多世纪以来,还没有一个后进的大国能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如何才能够突破历史惯性的束缚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建言献策。
  • 1. (2024·威远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然而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英国伦敦多次发生了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1. (1) 该革命何时开始?有何特点?
    2. (2) 美国哪一位发明家在电力的应用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电力的广泛应用将人类社会带进到什么时代?
    3. (3) 任举一个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
    4. (4) 以上材料说明:工业革命既能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 1. (2024·南充模拟)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便于团结和组织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各少数民族都能 平等地参与政治,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摘编自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材料二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图说天下:中世纪的觉醒》

    材料三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
    2. (2) 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事件使人们思想发生哪些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1. (2024·旺苍模拟)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与新技术革命一道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史上,欧洲多次发生战乱,两次世界大战也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所以欧洲很早就有建立欧洲联邦的呼声。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力大减,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

    ——摘编自刘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概括全球化的历史,可以认为,20世纪全球化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与生产力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经济推动了全球化,市场的力量不承认任何界限,同时它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全球化。

    材料三

    (注:发展轴是指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等方面所具有的促进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指的是哪一组织的建立。并概括“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科技成果的应用使人类分别进入了哪一时代?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全球化浪潮冲击和新技术变革挑战,我国该如何应对。
  • 1. (2024·苍溪模拟) 科技革命和体制创新影响大国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机器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当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正是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时代,美国的工业也正经历着革命性的飞跃。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新能源、新发明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我们正处于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工业模式。二战后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导致电子计算机等新科技发明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摘编自[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并持续到今,一场久违的中国工业革命正在震撼全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开启的这场革命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终于自洋务运动120年后找到了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这一秘诀不仅体现在200多年前爆发的英国革命中,而且贯串于所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 (1) 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机器”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的“新能源”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次“新技术革命”主要标志。
    4. (4) 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找到“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技革命、体制创新与大国兴衰的关系。
  • 1. (2024·宜春模拟) 年表折射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70年代

    电力作为动力运用到生产领域

    1920年

    甘地领导开展非举力不合作运动

    1955年

    万隆会议

    20世纪20年代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 (1) 从上面表格中找出一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代表性事件。
    2.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宜春模拟) 如图是1870—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统计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英法经济实力全面落后 B .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D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