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沅江三模)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可与反应生成 , 反应原理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证明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装置A中任意一种仪器的名称
    2. (2)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装置中盛装饱和溶液的目的是
    4. (4) 装置用于除去末被装置转化的 , 便于后续气体检验,则中盛装的液体试剂是
    5. (5) 验证装置的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描述操作、现象和结论)
    6. (6) 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来源有
  • 1. (2024·潮南一模)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C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测定稀硫酸的

    试纸浸入稀硫酸中,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广西模拟)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各取少量,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混有不溶性杂质和MgCl2、CaCl2、Na2SO4

    取样溶解,依次滴加过量的NaOH、BaCl2、Na2CO3和稀盐酸四种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滴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D

    配制12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向40 g 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80 g 5%的氯化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广西模拟) 下列实验设计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B

    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杂质

    C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D

    探究铁生锈需要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广西模拟) 小张在洗衣服时,对家里的洗涤剂产生了兴趣。他联系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洗涤剂种类、去污原理、成分等展开了探究学习。
    1. (1) 任务一:认识洗涤剂种类

      【查阅资料】常用洗涤剂包括肥皂和合成洗涤剂。肥皂在软水中有良好的去污作用,但在硬水中洗涤效果很差,在酸性介质中会完全失去洗涤能力。合成洗涤剂的去污作用不受水质软硬的影响。

      【分析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检验水质软硬所用的试剂是
    2. (2) 任务二:了解洗涤剂去污原理

      【咨询老师】同学们咨询老师,知道了洗涤剂由助洗剂(Na2CO3、Na2SO4等)、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组成。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随水流动,从而使油污从衣物上分离出来。

      【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表面活性剂去油污的原理是

    3. (3) 任务三:探究洗涤剂成分

      小明拿来家里的合成洗涤剂,在实验室里与同学们对其中的部分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假设】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2SO4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向水中加入少量合成洗涤剂,再向其中滴加

      有气泡产生

      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2SO4

      步骤二

      取步骤一的剩余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4. (4) 【反思评价】

      小明同学在步骤一中加入稀硫酸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小刚同学认为小明做法不对,理由是

    5. (5) 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6) 任务四:制作洗涤剂家庭小贴士

      【成果展示】同学们从洗涤剂的使用环境、环保要求、资源节约等角度进行了要点总结,并制作了家庭小贴士,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有关内容的叙写。

      洗涤剂家庭小贴士

      1.根据水质选用洗涤剂。

      2.

      3.……

  • 1. (2024·宜州模拟) 同学们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和塑料盖设计了系列科学小实验,以下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A.利用自制净水器净化泥沙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D.验证粉尘可以发生爆炸
  • 1. (2024·宜州模拟) 如图12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和收集实验的部分仪器。

    图12

    1. (1) 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图示a所示仪器的名称:

      ②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字母序号)。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可制取Cl2 , 同时生成MnCl2和H2O。用该方法制取Cl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仪器字母序号)。

    2. (2) 已知某混合气体由CO、CO2和H2O三种气体组成,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三种气体的存在设计了如图13所示实验。(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图13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实验现象是

      ②仪器C的作用是

      ③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该实验设计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 1. (2024·宜州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1gCa(OH)2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1. (1) 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如图8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此时上层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填化学式),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图8

  • 1. (2024·宜州模拟) 古代铁匠常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中急速冷却,以增加铁器的硬度,此法称为“淬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用以探究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注:夹持仪器已省略)。

    图14

    【查阅资料1】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

    1. (1) A装置的作用是
    2. (2) 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测I:氧气;         猜测Ⅱ:二氧化硫;         猜测Ⅲ:氢气

      小红认为不需要做实验就可以排除猜测Ⅱ,她的理由是

    3. (3) 【实验验证】如图14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灰黑色的铁粉逐渐变黑,把导气管放入肥皂水中,吹出的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听到的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气体是
    4. (4) 探究玻璃管中剩余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剩余的铁。

      【查阅资料2】

      ①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仅有Fe2O3为红棕色,FeO、Fe3O4均为黑色,但FeO一接触到空气会立即变成红棕色。

      ②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同学们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探究也可知黑色固体中肯定没有的氧化物是,接着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倒出,平铺于白纸上

      黑色固体不变色

      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

      ②取少许上述黑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和四氧化三铁

    5. (5) 【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4·宜州模拟) 分离、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生石灰和石灰石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滤渣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C

    鉴别氧化铜粉末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D

    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