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福州模拟) 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 . 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 B . 微粒观:过氧化氢(H2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 C . 守恒观: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200mL D . 分类观:盐酸和硝酸溶液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都含有H+
  • 1. (2024九下·福州模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涉及化学变化 B . “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海水“晒盐” C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 “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大
  • 1. (2024九下·内江模拟)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可证明浓氨水易挥发 B . 该实验说明分子体积变大 C . 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该实验节约药品,污染少
  • 1. (2024九下·昭平模拟) 氧气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其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日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物理储氢包括加压储氢和吸附储氢。由化石能源制得的中含有 , 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储氢、释氢、用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如图1所示:

    1. (1) 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分离,说明氢气的沸点比的沸点
    2. (2) 物理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广泛应用的储氢技术,即通过高压将氢气液化至氢瓶中加以储存。高压将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从微观角度解释)。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充装释放氢气速度快,但其缺点是
    3. (3) 化学储氢:图2表示的催化下,实现的再利用和储氢的原理。图示中生成的的质量比为

    4. (4) 释氢是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得到的,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2024九下·盐城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碳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碳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含碳的化合物形式更为多样。工业上用焦炭和石英砂可制得粗硅,其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燃煤烟气中的CO2可用Na2CO3饱和溶液进行捕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CO2可转化为具有良好溶解能力和流动性能的超临界流体。C2H2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常用来切割金属。

    “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成、几乎能吸收所有可见光的新型材料,导热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

    1. (1) 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2. (2) 关于“超级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024九下·滕州模拟)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C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 1. (2024九下·滕州模拟) 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在不停地运动 B .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 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 . 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微粒数相等
  • 1. (2024九下·益阳大通湖管理模拟)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中不相符的是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氧气能够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体积膨胀

    汞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下·东城模拟) 如下图所示,A、B小烧杯中分别盛有浓氨水、酚酞溶液,放置一段时间。

    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 (1) A中氨水质量减少,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2. (2) B中酚酞溶液(填“能”或“不能”)变红。
  • 1. (2024九下·青岛模拟)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不同种金属原子的结构不同

    C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碱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