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湛江模拟) 在处理汽车尾气的三元催化剂中,Rh的主要作用是消除 , Pd的主要作用是消除CO,部分催化机理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NO和CO的整个反应过程中步骤Ⅲ是决速步骤 B . 反应进行的三步分别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C . 第一步反应: D . CO能促进NO转化成
  • 1. (2024·九江模拟) 的资源化利用是人类常期研究的课题。
    1. (1) 1902年,首次报道了的甲烷化。

      ①已知:I.

      Ⅱ.

      甲烷化反应Ⅲ. , 平衡常数(用表示)。

      加氢合成甲烷时,通常控制温度为500℃左右,其原因不可能为

      A.反应速率快 B.平衡转化率高 C.催化剂活性高 D.主反应催化剂选择性好

    2. (2) 负载金属催化甲烷化可能存在的两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上述两种不同机理发生机制关键为:在催化剂表面不同活性位点吸附、活化形成中间体。若发生机理①,则吸附在上。

      ②机理①和②都会产生中间体。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或吸附在载体原子表面的(衍生物中间体)甲酸盐解离产生。

      ③中间体Ⅱ转化为中间体Ⅲ的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为

    3. (3) 利用介孔限域催化温室气体加氢制甲醇,是解决能源问题与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技术之一,主反应如下:

      ①此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②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单原子催化时,该反应的历程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中间体物质的量之比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i.基态铜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达式:

      ii.反应历程中,第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是反应的决速步聚,判断的理由是

  • 1. (2024·九江模拟) 已知反应的势能曲线示意图如下(…表示吸附作用,A表示催化剂,表示过渡态分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Ⅰ、Ⅱ、Ⅲ中都有生成 B . 若在任意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能够吸附分子 D . 过程Ⅲ中最大势能垒(活化能)为
  • 1. (2024·九江模拟) 研究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注:“”可表示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 保持体系中分压不变,增大分压可提高反应催化效率 C .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断裂 D . 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经历过程“扩散→吸附(活性位点)→表面反应→脱附”
  • 1. (2024·吉林模拟) 甲醇用途广泛,可用作溶剂、防冻剂、燃料,也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可以合成甲醇,涉及的反应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ⅰ:CO(g)+2H2(g)CH3OH(g) △H1=−91.5kJ∙mol−1

    反应ii:CO2(g)+3H2(g)CH3OH(g)+H2O(g) △H2=−49.9kJ∙mol−1

    反应iii:CO2(g)+H2(g)CO(g)+H2O(g) △H3=+41.6kJ∙mol−1

    1. (1) 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反应ⅰ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微粒数目以及微粒的相对总能量,*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

      ①CO2的电子式为

      ②结合反应历程,写出反应ⅰ中生成甲醇的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

      ③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1eV=1.6×10−22kJ)。

    2. (2) 反应ⅰ的Arrhenius经验公式Rlnk=−+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均为常数,T为温度),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M所示。当改变外界条件时,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N所示,则实验可能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3. (3) 将一定量的CO2(g)和H2(g)充入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发生反应ii和iii.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下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CH3OH(g)的选择性和CO的选择性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CH3OH的选择性的曲线是(填“m”“n”或“p”),简述判断方法

      ②反应体系中组分CO2(g)、C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0~15s时间段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 (2024·湖北模拟) 常温常压下利用Cu/ZnO/ZrO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图如下(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粒子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转化历程有四个基元反应,决速步为: B . 若无Cu/ZnO/ZrO催化剂,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不能自发进行 C . 反应过程中断裂与形成的共价键类型相同 D . 寻找高效催化剂,有利于的回收利用,使该反应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 1. (2024·江门模拟) 标准状态下,反应的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B . 历程Ⅱ中Cl是催化剂 C . 历程Ⅰ的活化能为 D . 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 1. (2024·楚雄模拟) 1,2-丙二醇可用作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在化妆品、牙膏和香皂中可与甘油配合用作润湿剂。已知1,2-丙二醇脱氧脱水反应的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的化学式为 B . 催化过程中金属元素成键数发生改变 C .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 . 整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4·邵阳模拟) 醛烯烃基化催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 . 醛烯烃基化反应过程中有键和键的断裂和形成
  • 1. (2024·保定模拟) 科研人员利用高压气流将水微滴喷射到涂覆催化剂的石墨网上,研究常温制氨,其反应历程中微粒转化关系如图1,相对能量变化关系如图2,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 过程中,未发生非极性键的形成 B . I、Ⅱ表示的微粒符号分别是 C . 反应历程中放热最多的反应是 D . 的能高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