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通辽期中) 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低碳减排是人类正在努力解决的大问题。2023年2月21日,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谢振华获得首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在全球生态保护中做出的贡献。

    I.在时,已知:

    时写出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II.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 保持总压为 , 发生反应:

    1. (1) 能表示此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填字母)。
    2. (2) 当时,的平衡转化率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

      (填“>”或“<”)

      ②表示当时,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是(填“I”或“II”),根据所选曲线写出判断依据

      ③当时,反应达平衡时,的分压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保留2位有效数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 1. (2024高二下·通辽期中) 能源是制约国家发展进程的因素之一。二甲醚等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工业上制备二甲醚原理 , 分别用Ir、Ce作催化剂,进行相同的时间后,测得的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已知二甲醚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 , 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B . 二甲醚碱性燃料电池与乙醇碱性燃料电池,两种燃料所含共价键类型不同,断键时所需能量不同 C . 反应 D . 分别用作催化剂时,活化能降低更多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期中)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C(s)+O2(g)=CO2(g) ΔH1<0       ①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 Δ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 ΔH3<0        ③

      2H2(g)+O2(g)=2H2O(g) ΔH4<0        ④

      则途径I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ΔH1、ΔH2、ΔH3、ΔH4的数学关系式是

    2. (2) 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

      H2O(l)=H2O(g)   H=+44.0kJ•mol-1

      请写出N2H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

      a

      b

      c

      x

      一定条件下1mol气态白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的结构如图所示,放出热量为为dkJ,表中x=kJ/mol(用含a、b、c、d的代表数式表示)。

    4. (4) 为有效降低含氮化物的排放量,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合作小组利用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电池(离子交换膜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

        

      ①保证放电的持续进行,应选择(阴或阳)离子交换膜,电流(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交换膜。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填“增强”、“减弱”或“几乎无变化”)。(不考虑消耗或生成的水对浓度的影响)

      ③电极B反应式为

      ④同温同压时,左右两侧电极室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转移8mol电子,右侧溶液质量(增加或减少)g。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期中) 根据如图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molC(s)与1molO2(g)的能量之和等于393.5kJ B . 反应2CO(g)+O2(g)=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 . 由C(s)→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kJ·mol-1 , 该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可表示分子个数 D . 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CO热值ΔH≈-10.1kJ·mol-1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期中)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 S(g)+O2(g)=SO2(g)   ΔH1 , S(s)+O2(g)=SO2(g) ΔH2 , 则ΔH1>ΔH2 B . 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C . 在25℃,100kPa时,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D . 已知HI(g)H2(g)+I2(s)     ΔH=-26.5 kJ·mol-1 , 由此可知1 mol H2与1mol I2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化合后可以吸收53kJ的热量
  • 1. (2024高一下·琼海期中)

    Ⅰ.按要求回答问题:

    (1)SO2(g)氧化生成80g SO3(g)放出热量98.3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已知:C(s)+O2(g)=CO2(g)   ΔH=-437.3 kJ·mol-1

    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则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Ⅱ.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置于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方案中出现的图标 , 前者提示实验结束后需清洗双手,后者要求实验者(填防护措施)。
    (4)若改用60mL 0.25 mol·L-1 H2SO4和50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下同),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51.8kJ/mol与中和热数值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的温度

    b.量取硫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实验中将硫酸换成盐酸

  • 1. (2024高一下·琼海期中) 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反应热。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化学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① B . 三个基元反应中只有反应③是放热反应 C . ΔE=-554.9 kJ·mol-1 D .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 1. (2024高三下·潮南模拟) 氮氧化物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可采用多种方法消除,其中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其相关反应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   

    1. (1) 已知:       , 则(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2. (2) 恒温条件下,将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

      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主、副反应均达到平衡

      b.平衡后,若向容器内再充入少量 , 主、副反应平衡常数均增大

      c.平衡后,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平衡后,

      ②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时测得混合气体中N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温度高于205℃时,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原因可能。(答一点)

    3. (3) 某温度下,将按物质的量比1:3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若平衡后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转化率为80%,则的有效去除率(转化为的量与起始量的比值)为%,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如下图:

      研究表明,在催化剂中,表面上形成的的形式被储存。随后在载体上,产生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已知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5. (5) 除了 , 还有其他有效的方法消除氮氧化物,例如可用电解法将转变为 , 其工作原理如图。M极为电解池的极,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 (2024高三下·北京市模拟) 大气中含量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 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Ⅰ:

      Ⅱ:

      反应

    2. (2) 工业上可利用制备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体系内四种物质的浓度均为 , 则此时(填“>”“=”或“<”)。

      ②提高反应速率且增大的平衡产率,可采取的措施

      A.升高反应温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增大体系压强

      D.从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

    3. (3) 一种捕获并实现资源利用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Ⅰ完成之后,以为载气,将恒定组成的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 , 在催化剂上有积碳,推测发生了副反应(反应Ⅲ):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时间段内,反应Ⅱ速率减小至0的原因

      时刻,反应II和反应Ⅲ生成的速率之比为

    4. (4) 在铜基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转化为碳基燃料(包括、烷烃和羧酸等),其装置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生成甲酸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当有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理论上最多生成的质量为

  • 1. (2024高三下·大理模拟) , 催化剂表面用选择性还原 , 可实现气体的资源化利用。涉及的反应为: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1. (1) (保留整数),反应III在(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 (2) 时,将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II,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则:

      内,的平衡转化率为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3. (3) 一定压强下,将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和II,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内测得的转化率和产物中的选择性[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判断A点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填“是”或“否”),理由是

      ②S(1)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