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上·清远期末) 分解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过程Ⅰ使用了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C . 过程Ⅱ逆反应的活化能 D . 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1. (2024高二上·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均必须标明聚集状态 C .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 . 轮船水线以下的船体上嵌入一定量的锌块可减缓海水对轮船的腐蚀
  • 1. (2024高二上·北仑期中) 反应物(X)转化为产物(Y)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①所示,在反应中仅改变一种外界条件,可得到如图曲线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为反应所加的催化剂 C . 改变该条件后,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D . 该条件的改变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
  • 1. (2024高二上·北仑期中) 苯乙烷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氯取代,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②③的 B . 使用恰当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②的程度减小,反应③的程度增大 C . 已知物质A的稳定性大于B,则分别获得等物质的量A和B,前者需要的能量更少 D . 为加快反应速率,可在日光直射的地方进行实验
  • 1. (2024高二上·北仑期中) 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的能量关系如左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 则 C . 已知的结构如右下图所示,  , 则的数值等于S-S键能 D .     , 则生成的反应在低温下自发
  • 1. (2024高二上·北仑期中) 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
    1. (1) 热量的测定:取50 mL 0.5 mol/L盐酸、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②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 , 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J(c和分别取)。

      ③如果改用60 mL 1.0 mol/L盐酸跟50 mL 1.1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所求中和热数值(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 (2) 借鉴(1)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焓变(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i

      溶液100mL

      1.20g Fe粉

      a

      b

      ii

      0.56g Fe粉

      a

      c

      ①温度:bc(填“>”“<”或“=”)。

      (选择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3. (3) 乙同学也借鉴(1)的方法,测量反应A:的焓变。

      查阅资料: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酸。

      ①提出猜想:Fe粉与溶液混合,在反应A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Fe粉和酸的反应。

      验证猜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不大于1;向少量溶液中加入Fe粉,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存在反应A和(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小结:猜想成立,不能直接测反应A的焓变。

      教师指导:鉴于以上问题,特别是气体生成带来的干扰,需要设计出实验过程中无气体生成的实验方案。

      ②优化设计: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了优化的实验方案,获得了反应A的焓变。该方案为

    4. (4) 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写出其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 1. (2024高二上·北仑期中) 已知I.碳碳双键加氢时总要放出热量,并且放出的热量与碳碳双键的数目大致成正比;II.1,3-环己二烯()脱氢生成苯是放热反应。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Δ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g)+H2(g)→(g)ΔH1

    (g)+2H2(g)→(g)ΔH2

    (g)+3H2(g)→(g) ΔH3

    (g)+H2(g)→(g) ΔH4

    A . ΔH1>0,ΔH2>0 B . ΔH3=ΔH1+ΔH2 C . ΔH1>ΔH2 , ΔH2﹤ΔH4 D . ΔH2=ΔH3+ΔH4
  • 1. (2024高二上·北仑期中) 已知:2H2(g)+O2(g)=2H2O(l)       △H=-571.6 kJ/mol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

    H+(aq)+OH-(aq)=H2O(l)       △H=-57.3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g)的标准燃烧热△H=-571.6 kJ/mol B . 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C . H2SO4(aq)+Ba(OH)2(aq)=BaSO4(s)+H2O(l)       △H=-57.3 kJ/mol D . 3H2(g)+CO2(g)=CH3OH(l)+H2O(l)       △H=-131.4 kJ/mol
  • 1. (2024高二上·吉林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这是熵增的过程 B .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 . ΔH<0的反应均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D .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熵增的过程
  • 1. (2024高二上·吉林期末) 下图是计算机模拟的在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化的反应历程。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CO和从催化剂表面脱离的过程 B . ②和④中化学键变化相同,因此吸收的能量相同 C . 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④>② D . 由图可知为吸热反应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