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宁模拟)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科研团队正积极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减少CO2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的用途,其中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是其用途之一。以下是利用“CCS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将“捕捉”的CO2制取甲醇的工艺流程。

    1. (1) “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O2 + 2NaOH=Na2CO3 + X,其中X的化学式为
    2. (2) “反应室”中最终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 (3) 被封存的CO2其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
    4. (4) 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CO2外,还有
    5. (5)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用饱和碳酸钾(K2CO3)溶液代替 NaOH吸收CO2 , 利用生成的KHCO3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再把CO2 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同样可以生成甲醇。用K2CO3溶液代替 NaOH的优点是
  • 1. (2024·南宁模拟)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油锅着火,用水扑灭 B .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污水 C . 室内用煤炉取暖,注意排气通风 D .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环境保护
  • 1. (2024·南宁模拟)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记录了下列笔记,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 .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发生变质 C .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碳酸钠 D . 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常看到白雾
  • 1. (2024·宁明模拟) 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是(  )
    A . 电解水 B . 向一定量 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 . 向等质量的镁和铝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 .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 1. (2024·宁明模拟)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 B . 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 .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 1. (2024·怀化模拟) 如图1所示,在烧瓶中充满CO2 , 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曲线②是向瓶中加入水测得的数据 B . 根据图像分析,等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较多的是水 C . 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D . 曲线①压强变小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
  • 1. (2024·怀化模拟) 果蔬洗涤盐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清洁用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品牌果蔬洗涤盐的性质及成分产生浓厚的兴趣,展开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探究果蔬洗涤盐的成分

    【信息检索】I.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Ⅱ.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Ⅲ.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进行实验】

    1. (1) 同学取一根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打磨干净,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色,同学们认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钠盐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
    2. (2)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I:取适量果蔬洗涤盐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变红

      果蔬洗涤盐中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步骤Ⅱ:取一定量果蔬洗涤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Ⅲ:另取少许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3) 【拓展探究】小明同学提出,实验过程不能证明氯化钠是否存在,通过查阅说明书发现,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还含有氯化钠。

      任务二:定量了解果蔬洗涤盐

      【定量计算】为了测定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气体吸收剂足量)

      【实验反思】

      装置A的作用是

    4. (4) 该方案通过称量样品质量以及装置(填“C”或“D”)在实验前、完全反应后的质量变化计算果蔬洗涤盐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结果更精准。
    5. (5) 若没有装置末端的碱石灰,会造成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 1. (2024·蒸湘模拟)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20℃时,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C.电解水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沙洋模拟) 《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烧”涉及氧化反应 B . “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C . “灰淋汁”涉及溶解 D . “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
  • 1. (2024·剑河模拟) 实验探究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手段,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
    1. (1)

      【实验1】

      同学们利用如图的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A实验中随着稀盐酸滴下来有何现象?
    2. (2) 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3. (3) C实验中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再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可能含有学生乙:可能含有

      学生丙:可能含有学生丁:可能含有

      以上同学的发言是不合理的。

    5. (5) 【实验验证】

      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现象为

    6. (6)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 不含其他成分。

      【实验2】

      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根据以上B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7) 现有一瓶经常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弄清其变质程度,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钙溶液

      原溶液一定有碳酸钠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8. (8)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

      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小强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硝酸钙溶液,小宇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其理由是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4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