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衡阳模拟) 关于下列热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是水的沸腾实验,由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可知:在沸腾时,水的温度持续升高 B . 乙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只有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C . 丙图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 丁图水蒸气的压力把塞子推出去,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 1. (2024九下·咸阳模拟) 如图所示,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立即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当用冷水浇在烧瓶底部时,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这表明液体的沸点与有关。

  • 1. (2024九下·徐州模拟)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在安装器材确定B铁圈位置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水沸腾时,某一气泡由A处上升至B处的过程中,其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4九下·张北月考) 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炸串店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家对油炸食物的关注。炸串是利用了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比水的高。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提供的能量约为 , 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 , g取10N/kg]
  • 1. (2024·和田一模)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
    1. (1)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一种现象,用煮沸的水泡茶后茶香更加浓郁,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沏满茶水的杯子底部看起来较浅是由于光从(选填“空气到水”或“水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2. (2) 紫砂壶是茶具中的一种,在茶艺发展史上它占有特殊的地位。紫砂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一个,将一把120g的紫砂壶置于足量水的容器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N,将其轻轻按入水中后浸没(水进入壶内部),它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0.7N,该紫砂壶材质的密度为。(
  • 1. (2024·修水模拟)  某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 (1)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 (2) 图乙中a、b所示是水中气泡上升情况,则图(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烧杯(填“内”或“外”)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 (3)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两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完成实验,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d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填“较大”或“较小”);
    4. (4) 另一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下表信息,本次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填“水银”或“酒精”)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5. (5) 老师将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装有亚麻籽油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籽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酒精的沸点比亚麻籽油的沸点(填“高”或“低”)。
  • 1. (2024·东莞模拟) 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爱心献给妈妈”的主题活动,很多同学通过为妈妈分担家务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切菜——用锋利的刀是为了减小压强 B . 拖地——加大力度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 C . 炒菜——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食物的内能 D . 烧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续升高
  • 1. (2024九下·鞍山模拟) 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实验时小明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中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1

    92

    93


    95

    96

    97

    97

    97

    97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的现象,表明水(填“已经”或“尚未”)沸腾;

    (3)实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的做法不可行的是(填字母);

    A.加大酒精灯火焰  B.用初温较高的水

    C.增加烧杯中水量  D.给烧杯加盖

    (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填“会”或“不会”)沸腾。

  • 1. (2024九下·海淀模拟) 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沸腾。撤去酒精灯,用橡胶塞塞紧瓶口,将烧瓶倒置,向瓶底浇冷水,观察到瓶中的水再次沸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沸腾时,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B .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 用酒精灯加热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D . 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 1. (2024九下·滨城模拟) 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乙图是绘制的实验数据图像;丙图是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后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的情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给烧杯加热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 . 乙图:水沸腾过程温度保持不变,需持续吸热 C . 乙图:造成小明和小华加热水至沸腾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初温不同 D . 丙图:说明水沸腾过程不需持续吸热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