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永修期中)  据某网站报导,近日一名11个月大男婴异物卡喉,家长送医却遇交通高峰,执勤民警接到求助后立即出警,并向指挥中心汇报调整信号灯,如图甲所示为民警开启警灯、喊话器为求助车辆开路的情景。异物卡喉的黄金抢救时间为5min,路上有如图乙所示的限速标志牌,男婴家距医院路程为6km。求:

    1. (1) 若全程在不超速的前提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达医院;
    2. (2) 男婴家长先以60km/h的速度开车行驶了1min,又在民警的一路护送下,以100km/h的速度赶到了医院。请计算在交警帮助下男婴能否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到达医院;
    3. (3) 男婴一家从家出发到达医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1. (2024九下·泰安模拟) 关于以下各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所示,高铁急速驶过车站,警戒线区域内的压强会变大 B . 对某种物质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段该物质分子热运动变剧烈,BC段该物质的内能逐渐变大 C .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丙所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 D . 如图丁所示,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两个装置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
  • 1. (2024九下·山阳模拟) 小明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小明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于是小明想测量水掉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步骤如下:

    ①他首先找来了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为1m;

    ②用计时,测量了多滴水滴下落的时间,是为了

    ③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到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始计时,听到下一滴水滴落地时计数1。当数到第19次时显示用时为9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约是m/s。

    (2)小明为了进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时间t和下落高度h、速度v的关系,又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请你帮助小明继续完成以下的工作:

    运动时间t(s)

    1

    2

    3

    4

    时间的平方(

    1

    4

    9

    16

    运动速度v(m/s)

    10

    20

    30

    40

    运动距离s(m)

    5

    20

    45

    80

    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运动水滴下落5s时的速度为m/s;

    ②根据上述数据,水滴运动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比值是

    (3)考虑到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这一因素,上面测出的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1. (2024九下·扶沟模拟) 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从A点到C的路程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cm/s;

    (2)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3)小组同学经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小车在C点的动能D点的动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 (2024九下·青羊模拟) 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想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打算让乒乓球从三楼落到一楼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很简单,不用把同学们召集起来设计实验方案

    ②选分度值1mm的米尺比分度值1cm的皮卷尺更好些

    ③使用停表进行时间测量前,需要先观察停表是否归零

    ④实验中测出的速度无法反映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A . 只有①② B . 只有②③ C . 只有③④ D . 只有②④
    1. (1) 下图是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这实验的原理是;除了图示的装置外,还需要测量工具

    2. (2) 小李同学利用下图甲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在测量拉力F大小时应(选填“静止时读数”或“匀速拉动时”)读数。若实验中重物重为2N,正确测量拉力时测力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 (3) 小明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要求的大小是(选填“相等”或“不相等”);通电一段时间后 (选填“左”或“右”)侧U形管液面高度差比较大。

  • 1. (2024九下·吴江模拟) 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①与扇形纸片的半径有关;②与纸锥的锥角有关。于是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时,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

    1.9

    10

    81.9

    2.20

    2

    1.9

    10

    71.1

    1.84

    3

    1.9

    5

    81.9

    2.20

    (1)图乙中纸锥下落前的两种初始位置摆放方式,正确的是(A/B);

    (2)比较两个纸锥,发现纸锥下落的快慢与扇形纸片的半径(有关/无关);

    (3)如果同学们按照既定的方案继续用如图丙的4、5号纸锥进行实验,4号纸锥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根据以上实验可知号纸锥下落得快,纸锥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变大/变小/不变);

    (4)小明想继续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应选用锥角(较大/较小)的纸锥从相对(较高/较低)的高度下落更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 1. (2024八下·江都月考)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力F向右运动,利用频闪照片每隔0.2s记录物体运动状况。已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MO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②OQ段的平均速度为6.25m/s

    ③MO段的摩擦力为5N

    ④OQ段的摩擦力小于5N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阳谷模拟) 斜面在生活生产中常见,在物理实验中也常用,以下物理实验都用到了斜面。

    1. (1) 利用斜面测平均速度,如图所示。若让质量不同的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则它们撞击金属片时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于”“大于”或“等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 (2) 利用斜面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所示。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在毛巾、木板、平板玻璃等不同的表面上前进不同的距离后停止,假设在毛巾、木板、平板玻璃表面上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W3 , 则其大小关系是
    3. (3) 利用斜面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小车A下滑时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
    4. (4) 若小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重物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时应控制不变的量是
  • 1. (2024九下·壶关模拟) 某项目学习小组在测量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选取一张圆形纸,剪去扇形部分,再将其对接即可制作出一个纸锥(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尽量简便,可操作性强。

    (1)实验器材:纸锥、

    (2)实验步骤:

    (3)测量结果:平均速度。(用所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