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 (1) 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填字母代号)。

      a.纯碱 b.烧碱 c.苏打 d.小苏打

    2. (2) 如图1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 (3) 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 , 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2方案: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4. (4)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 (2024·宁波模拟) 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法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丁 B . 乙、丙、丁 C . 甲、丙 D .
  • 1. (2024·上虞模拟) 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 HCl和Ca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则在该反程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1. (2024·上虞模拟) 科学兴趣小组对 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在甲、乙两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在甲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稀HCl,乙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 溶液。如图所示:

    1. (1) 两试管发生反应的现象不同:甲试管出现大量气泡,乙试管.
    2. (2) 反应结束后,将两试管内所有物质倒入丙烧杯,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发现烧杯内仍有沉淀残留,将丙烧杯过滤,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

       猜想一: 溶质为NaCl; 猜想二: 溶质为NaCl 和 

       猜想三:溶质为NaCl和  猜想四: 溶质为NaCl、BaCl2 , 、HCl;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判断猜想四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为验证猜想,他们进一步实验, 实验设计如表,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 滴加硫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继续向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交流】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需一种试剂即可得出上述结论,你认为该试剂是

  • 1. 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 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

    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2) 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 (3) 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种溶质。
  • 1. (2024·浙江模拟) 小宁为探究BaCl2 溶液和CuSO,溶液混合,过滤后所得蓝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 (1) 过滤后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猜想一: 只含有CuCl2 。

      猜想二: 含有CuCl2 和BaCl2 。

      猜 想 三: 含 有.

    2. (2) 为确定蓝色滤液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入溶液A

      实验现象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2

      若A 为溶液,实验现象1应是,实验现象2应是。则猜想一正确。

  • 1. (2024·嵊州模拟)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以石灰石、食盐及氨气等为原料的联合制碱法,小苏打(NaHCO3) 是其产品之一。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品牌20克小苏打样品(含 NaCl 杂质) 中 NaH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过程锥形瓶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20

    60

    100

    锥形瓶中溶液质量/g

    217.8|

    253.4

    291.2

    1. (1) 当加入20克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克。
    2. (2) 加入6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3. (3)  加入1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 所得溶液的pH7。(选填“>”、“=”或“<”)
    4. (4)  锥形瓶②内溶液中溶质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1. (2024·嵊州模拟)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药品是按照物质所属类别摆放),其中试剂④的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试剂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NaOH: 猜想 2: Na2CO3: 猜想3: NaCl。

    【设计实验】取少量④中溶液进行如下两种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 对照比色卡, pH>7

     

    实验结论

    猜想2正确

    【实验分析】

    1. (1) 实验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2. (2) 实验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3. (3) 【讨论质疑】小明认为上述实验无法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理由是猜想1中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于是,他另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向试管内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猜想1 正确。
  • 1. (2024·东阳模拟)  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 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3. (3) 同学提出精盐中的 NaCl 比原来粗盐中的多,简要说明 
  • 1. (2024·绍兴模拟) 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

    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2) 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 (3) 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种溶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