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慈溪月考)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两根高度不同的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按如图进行实验,则小明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A . B . C . D .
  • 1. (2024八下·慈溪月考)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浙江模拟) 杭州洲际酒店(InterContinentalHangzhou)坐落于杭州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临靠潮水闻名天下的钱塘江,此图为雨后的摄影作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科看到酒店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科的眼睛 B . 小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酒店变模糊了,是因为酒店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 . 小科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酒店,看到了酒店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 . 小科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远,“取景”范围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 1. (2024·上虞模拟) 小虞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进行了小结和分析:
    1. (1)  (可多选)正确进行操作后,小虞在光屏上能看到的像有(填字母)。

    2. (2) 在某次实验中,小虞用图丙中的Ⅰ号透镜做实验,看到光屏上的清晰的像,此时把Ⅰ号透镜换成II号透镜,为了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光屏不动,可以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蜡烛。
  • 1. (2024·嵊州模拟) 小明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 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 v/cm

    12

    15

    20

    30

    60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越来越大 C . 当物距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D . 第5次实验后,在透镜和光屏间放一近视眼镜镜片,光屏要向左移才能成清晰的像
  • 1. (2024·东阳模拟) 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课上水球实验引人关注,王亚平老师站在距离水球处,我们能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像。接着向水球内注入气泡,能清楚的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关于上述实验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没有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焦距 B . 注入气泡后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 注入气泡后,“正立”和“倒立”的像都是虚像 D . “正立”的像是光经过2次折射所成
  • 1. (2024·拱墅二模)  小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得到的物距+像距(u+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

    (u) /cm

    像距

    (v) /cm

    物距+像距(u+v) /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18.0

    22.5

    405

    放大

    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1. (1) 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v随u的减小而
    2. (2) 根据实验序号的数据,分析比较u和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u>v;通过其他数据的分析,亦可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v”的初步结论。
    3. (3) 根据实验序号 1~8的数据,分析比较u+v 随u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存在最小值, 当u在(选填“16.0~18.0cm”或“18.0~30.0cm”)范围内可找到这个最小值。
    4. (4) 某次实验时,将蜡烛放在图示 P 点位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若切除凸透镜的阴影部分,再将上部剩余部分向下移动,直到下沿在 O 点位置,此时光屏上仍有清晰像,此像的位置在原来成像位置的(选填“上方” “下方”或“原处”)。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春节期间,小科和同学们到万松山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其中一位同学拍一张单人照,则他应( )
    A .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 .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保持镜头不动 C .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 .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 (1) 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选填“8cm”、“18cm"或“28cm”)。
    2. (2) 在所示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凸透镜“戴上”,当从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像再次变清晰了,由此判断小科戴的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若小科想摘掉眼镜,还可通过睡眠时使用角膜塑形镜(俗称“0K镜)来改变原本厚度均匀的眼睛的角膜弧度,实现视力的矫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科的眼角膜应该呈现哪种形态? 

  • 1. (2024·临平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则应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 (2) 如图2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 (3) 如图3所示,将蜡烛放在P 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向中间合拢在一起,烛光通过透镜折射后能成个像,其中通过上部分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在原来成像位置的(填“上方” “下方”或“原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