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长兴期末)  某兴趣小组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小组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 (1) 该小组进行实验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小于其容积的五分之一,该小组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①红磷量不足 ②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③导管内未充满水 ④实验开始前未夹紧止水夹

    2. (2) 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进行改进,取足量红磷重复实验, s打开止水夹,利用氧气传感器获得装置内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乙所示,该小组同学多次重复实验发现测得的氧气含量仍小于20%, 原因是 
    3. (3) 将气压传感器连接入集气瓶中,得到图丙所示的图像,该图像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压上升,这是因为
  • 1. (2024·东阳模拟)  小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1: ____;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 , 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 ,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毫升。

    1. (1)  请补充步骤1
    2. (2) 步骤(填写两个数字编号)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
    3. (3)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 (4) 小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1. (2024·拱墅二模) 我国炼铜历史悠久,不少古籍中有古代劳动人民炼铜方法的记载。如: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一“湿法炼铜”方法。

    南宋《大冶赋》中记载了“利用孔雀石和木炭置于炼铜炉煅烧”这一“火法炼铜”方法。

    如图甲所示为以孔雀石【主要成分 Cu2 (OH)2CO3 , 杂质不参与反应】为主要原料模拟上述两种炼铜方法的流程。 湿法炼铜

    物质

    反应前

    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一氧化碳

    0

    14

    二氧化碳

    0

    11

    0

    64

    1. (1) 湿法炼铜: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蓝色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铁与“蓝色滤液”生成铜的反应属于(填写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

    2. (2) 火法炼铜:若孔雀石煅烧后得到80g氧化铜,将其与9g木炭充分混合后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得到的生成物质量如表所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现代,炼铜方法在不断发展,如“生物浸出法”炼铜。其中以黄铜矿(主要成分 CuS)为原料得到CuSO4 的机理如图乙所示,FeSO4 的酸性溶液在 T-f 菌的帮助下,只需少量的( 可转化为Fe2 (SO4 )3 ,  同时释放的能量还能供给 T-f 菌生长, 如此循环。T-f 菌在此过程中起到(选填“催化) “氧化”或“还原”)作用。实验表明,温度较高或酸性过强时金属离子的浸出率均偏低,原因可能是
  • 1. (2024·玉环模拟) “某品牌碳酸钙D3颗粒,每袋含钙量为500mg”是真的吗?实验小组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实验原理】测出每袋碳酸钙D3颗粒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或体积,从而推算出含钙量。

    【任务一】质量法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电子秤分别测量反应前后装置与药品的总质量,计算出的差值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任务二】体积法

    老师告诉同学们二氧化碳不溶解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向一袋碳酸钙D3颗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通过测定排出液体的体积来确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注:图乙实验中注射器栓塞始终未向上移动)

    【任务三】数据处理

    质量法

    组序

    反应前药品+装置质量(g)

    反应后药品+装置质量(g)

    二氧化碳质量

    1

    252.778

    252.366

    0.414

    2

    238.123

    237.710

    0.413

    3

    220.419

    220.000

    0.419

    1. (1) 利用体积法计算说明该品牌的标语是否真实?
    2. (2) 【实验反思】

      对比质量法与体积法,我们发现质量法测定结果均小于体积法,试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1. (2024七下·余姚期中) 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②中的错误之处是
    2. (2) 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②→→③(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 (3) 经检测,发现最后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编号)。
  • 1.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科书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甲)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乙(选用容积为4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的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下面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实验测得的氧气含量小于15mL,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2. (2) 乙实验操作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数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 (3) 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将停止在约mL刻度处。
  • 1. (2024·浙江期末)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科书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甲)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了图乙(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甲、图乙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图甲实验中,燃烧匙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2. (2) 如果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 则可能的原因是
    3. (3) 图乙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数据。

      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④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 mL刻度处,并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4. (4) 图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mL刻度处才停下。
  • 1. 某化学小组对本地石灰石样品的成分含量进行研究。该小组先取12.8g样品放入锥形瓶,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假设其他成分均为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 (1) 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 )影响。
    2. (2) 实验完毕,将杂质过滤出来,洗涤、烘干,得到杂质g。
    3. (3)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到0.1%)。
    4. (4) 计算恰好反应时,瓶内剩余物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 如图是课本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甲的锥形瓶中盛有少量白磷,图乙的锥形瓶中盛有硫酸铜溶液,小试管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小科利用该实验装置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甲装置实验时,若白磷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无影响 B . 用甲装置实验时,若去掉锥形瓶的橡皮塞,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 . 用乙装置实验时,两种溶液混合后,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D . 若将乙装置的两种溶液分别换成水和酒精,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1. 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点燃红磷,打开弹簧夹前,集气瓶内的现象为
    2. (2)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气压的变化为。图中弹簧夹的作用为,药品选用红磷的原因有哪些:
    3. (3)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