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 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

    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2) 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 (3) 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种溶质。
  • 1. 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B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C . 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D . 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
  • 1. (2024·浙江模拟) 小宁对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发现滴入盛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不可行的是
    A . 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B . 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 小于7 C . 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D . 滴入MgCl2 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
  • 1. (2024·杭州模拟)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沉淀加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往滤液中通入CO2气体,滤液变浑浊。由此推断该白色固体中( )
    A . 可能存在硫酸钾 B . 一定存在氢氧化钾 C . 可能存在氯化钡 D . 有且仅有两种物质构成
  • 1. (2024·东阳模拟)  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 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3. (3) 同学提出精盐中的 NaCl 比原来粗盐中的多,简要说明 
  • 1. (2024·东阳模拟)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克该混合溶液,再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

    1. (1) 写出图中OA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图中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4. (4) 求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 1. (2024·嘉兴模拟) 海水淡化后产生的浓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可用于制备金属镁,主要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质X可能是氢氧化钙 B . 物质 Y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 . 过程①中需要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 . 过程②中的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 1. “草木染”是利用天然植物汁液染色,某小组在印染活动中结合纺织印染核心工艺流程,以“探究古代碱煮原理——探索现代酸洗工艺—探寻织物 pH 调节剂”为线索,建构物质转化的知识体系。

    1. (1) 【古代碱煮原理】“碱煮”能使布料表面变得光滑。古人将A、B物质经系列处理后混合煮练布料,如图所示,目的是获得碱性更强的物质进一步处理布料。请写出流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现代酸洗工艺】“酸洗”能中和布料上残留的碱液,选择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现代碱煮常用烧碱,若碱煮后每千吨布料残留4吨NaOH (不考虑其它杂质) , 请通过计算协助小组成员完成表格。

      酸洗剂

      市场价

      (元/吨)

      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元)

      选出合适的酸洗剂

      30%盐酸

      200

      2433

      98%硫酸

      600

    3. (3)  【织物pH 调节剂】碱煮、酸洗等处理后的织物经过漂白、染色便成了精美的布匹,质检合格即可出厂。质检中的一项是 pH 范围,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织物的 pH 范围如流程⑤所示。请从下列图像分析,盐酸不适合作为织物 pH 调节剂的原因

  • 1. (2024·绍兴模拟) 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

    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2) 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 (3) 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种溶质。
  • 1. (2024·绍兴模拟) 某校项目化小组同学以食品包装袋干燥剂为主题开展了微项目化学习。

    【认识干燥剂】

    1. (1) 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最有可能是

      【探秘干燥剂】

      小明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如图)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500℃以上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②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900℃左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2. (2) 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天平称量少量干燥剂质量为m1 , 在70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其质量为m2。若样品中含氢氧化钙,则m1m2(选填“>”、“<”或“=”)。
    3. (3) 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碳酸钙,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小明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小敏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项目评价】

      物质的检验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中所用试剂的量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感觉器官直接判断

      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可借助仪器判断

      借助仪器也不能判断

    4. (4) 在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钙时,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这一方案的评价等级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