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九上·鹿城期末) 物体G和弹簧相连固定于墙壁上,当物体处于位置B处弹簧没有形变,用力将其拉至C处,松手后物体从C点出发在CA之间往返运动并最终停留在某处,停留时弹簧弹性势能为0。则

    1. (1) 由C到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填“不变”、“增大”或“减少”)
    2. (2) 物体在CA之间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最大的点位于 (选填“B点”、“AB之间”或“BC之间”)
    3. (3) 物体最终停留在 (选填“B点”、“AB之间” 、“BC之间” )
  • 1. (2023九上·永康月考) 小乐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用到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小球质量m1<m2=m3;让小球分别从一定高度自由落入橡皮泥中,下落高度h1=h2<h3;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 (1) 本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与
    2. (2) 通过比较乙和丙的多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1. (2023九上·绍兴期中)  某同学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时,猜测弹性势能可能与形变量x成正比,也可能与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将弹簧套在光滑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刻度尺与杆平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读出其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h0

    ②将中间有孔的小物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物块,读出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

    ③释放小物块,当物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读出物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

    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重复步骤②③,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物块上升的距离Δh;

    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Δh/m

    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

    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

    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

    4

    0.50

    0.10

    0.40

    0.16

    1. (1) 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x=,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来间接反映的;

      A.h0﹣h1  B.h2  C.h2﹣ho  D.h2﹣h1

    2. (2) 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做出图甲Δh﹣x和图乙Δh﹣x2图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____。
    3. (3) 若4次实验均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则表内空白处应填数据为Δh=,h2
  • 1. (2023九上·金华期中) “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所示,弹性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的身上,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环相连。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其中在B点时速度最快。对此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扣环打开前,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最大 B . 到达B点时,弹性绳处于原长位置 C . 人从A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 . 人从A到B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机械能
  • 1. (2023九上·龙湾月考) 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甲。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乙。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试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h与H的数量关系及理由。

  • 1. (2023九上·杭州期中) 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OA段的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B段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同一篮球以不同弧线从A点投向B点,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且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A点到B点,篮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弧线l大于弧线2 B . 篮球在弧线Ⅰ和弧线2的最高点的动能都为零 C . 篮球沿着两条弧线运动,重力势能均一直增大 D . 若篮球在B点的机械能相等,则在A点的机械能弧线I大于弧线2
  • 1. (2023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开始运动,甲球由静止释放,乙球以一水平初速度抛出。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乙球下落过程中经过O点,P点与O点位于同一高度。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B . 甲球先后经过P、Q两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C . 位于P点的甲球与O点的乙球,机械能相等 D . 整个下落过程,甲、乙两球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 1.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在“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小科进行了两次研究。

    实验一(图甲):在水平面铺上粗糙的平板,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位置如图甲。

    实验二(图乙):水平面铺上粗糙的平板,其中小球A、B、C的质量依次减小。小科先后三次将三个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刚到底部时用频闪相机(间隔相同时间自动拍摄)开始记录,如图乙所示1、2、3表示三次频闪相机拍出A、B、C三小球的位置(包括刚到底部时、到底部0.1秒后、到底部0.2秒后的位置)。

    1. (1) 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2. (2) 根据图乙实验结果,用小球C在平板上第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在“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3) 小科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如图丙中最符合实际现象
  • 1.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将一根弹簧穿过铁架台的金属杆AB并固定在底部,把一中间直通的金属球套进AB金属杆。将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随时间z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1. (1) 请指出小球动能最大的时刻(选填“t1”、“t2”、“t3”或“t4”)
    2. (2) 小球从t1时刻运动到t2时刻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选填“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