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下·鄞州期中) 小宁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2七下·长兴月考) 现有两枚透镜A和B,已知一枚为凹透镜,另一枚为凸透镜(f= 10cm)。小乐想利用其中的凸透镜(f=10cm)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过程如下:

    1. (1) 将不同方向的人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A和B,其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则透镜 (选填“A”或“B")为凸透镜。
    2. (2)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 刻度线处,将凸透镜放置在16cm刻度线处,此时蜡烛的像应为图中的(选填序号)。 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放映机”或“放大镜”)。
  • 1. (2022八下·海曙期中)            
    1. (1) 如图,作出经过透镜后的三条折射光线。

    2. (2) 根据实物路,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电路图。

  • 1.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如图所示,外形完全一样,小明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 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 B .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 .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始终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 .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 1. (2022七下·义乌期中)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甲):

    1. (1) 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这种方法是
    2. (2) 烧杯底上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镜子,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该镜子对光有作用。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该镜子为 镜。
  • 1. (2022七下·萧山期中) 每年消明节来临之前,学校会发《森林防火倡议书》来提高公民的防火意识,以免在扫墓时发生火灾。除了明火会造成火灾,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了,雨水进入透明的瓶了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B . 凹面镜的会聚作用 C . 平面镜的反射作用 D . 二棱镜的色散作用
  • 1. (2021八上·温岭月考) 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1. 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 . 可以看成两块凹面镜 B . 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 C . 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 . 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 1. 消防专家建议公众,不要随意丢弃尚未喝完的矿泉水瓶。因为这些瓶子有可能造成森林火灾。一个夏日的中午,某同学将装满水的瓶子和纸板放置在太阳光下,如图所示,约1分钟后纸板竟然烧出了个洞。据此,你可以判断( )

    A . 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 如果瓶子不装水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C . 当天温度很高,纸板直接放置在阳光下就会着火 D . 瓶子中的水构成凸透镜,纸板上烧出洞的位置就是相对最亮的位置
  • 1. 实验一:如图1所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1做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 (1) 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的 ;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了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如图2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从A处射出的光为(填“发散”“平行”或“会聚”)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A的处。
    2. (2) 实验二中纸上 (填“能”或“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