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九上·浙江模拟)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因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而得名。如图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龙井茶树照片。下列对茶树和龙井茶叶的观察和实验合理的是(      )

    A . 茶树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裸子植物 B . 可用放大镜观察茶树根部根毛的着生部位 C . 茶树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D . 可用显微镜观察龙井茶水中分子的热运动
  • 1. (2023七上·瑞安月考) 茶花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也是温州市的市花,除了优益的观赏价值以外,茶花还广泛应用于医药、美食和美容领域。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1. (1) 瑞安仙岩的金心茶花是世界上树龄最高的山茶花树,树龄1200多年,至今仍年年开花,金心茶花属于( )
    2. (2) 下列关于茶花的问题最不适合做科学研究的是( )
    3. (3) 2022年3月5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中国茶花博览会在温州九山公园正式拉开帷幕,小科刚走进公园就闻到了浓郁的花香,下列观点可以解释该现象的是( )
    4. (4) 通过寻找,小科发现这股香味来自新培育的烈香,烈香不仅花香浓烈,它的花型也很多样,有牡丹型、托桂型、单瓣型和重瓣型。这体现了生物特征中的( )
    5. (5) 茶花酒醇厚清香,用酒精浸泡茶花,茶花的营养成分可进入酒精中得到茶花酒,具备美容养肤、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在茶花泡酒的过程中,酒精破坏了茶花细胞的( )
    6. (6) 如果用下图表示金心茶花的不同结构层次,表格中符合图中逻辑关系的一组是( )

      选项

      1

      2

      3

      4

      A

      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B

      个体

      系统

      器官

      细胞

      C

      个体

      系统

      组织

      细胞

      D

      个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 1. (2023七上·临海月考) 小海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 (1) 图甲装置中的液体分别为红墨水和酒精,已知ρ红墨水酒精 , 最初两种液体的界面十分清晰,第二天发现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为了更好地证明该现象,实验时,上部分液体应选用(填“红墨水”或”酒精”)。
    2. (2) 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烧杯中分别滴入滴红墨水(如图乙),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说明
    3. (3)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丙)。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出现的情形如图丁所示中的(填“a”或”b”)。
  • 1. (2023七上·瑞安期中) 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 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B . 糖在水里的溶解速 C . 酒精的蒸发速度 D . 酒精的沸点
  • 1. (2022八上·温州期中) 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读一下吧!
    1. (1) 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你认为“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 (2) 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意思是“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请结合相关知识解释“花气袭人知骤暖”的原因。
    3.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说法准确吗?为什么?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 .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 . 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分子不停地运动 D .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 1.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萝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大致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炒菜较容易变咸的原因是( )。
    A . 盐分子减少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 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C .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于扩散 D .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 1. 某科学小组利用氨水(即氨气溶于水中)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以探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 (1)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无色透明浓氨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2. (2) 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 (3) 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照实验。仅凭实验Ⅲ能验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吗? , 理由是
  • 1. 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人少量红色液体,过一会儿,水球变成一个”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

  • 1.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氧化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B . 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 . 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D . 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