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使用时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的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 . 固体、固体 B . 固体、气体 C . 气体、气体. D . 气体、固体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钿,馋得死”,这首童谣在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灯盏糕是温州的传统特色名点,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一般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加入面粉,包裹萝卜丝为馅料,油炸而成。灯盏糕圆边松脆,外皮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

    1. (1) 面粉主要由小麦种子的加工而成的。 
    2. (2) 刚出油锅的灯盏糕,浓香扑鼻,金黄诱人,令人食欲顿生。 香味形成的部位在。 
    3. (3)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盘子中的灯盏糕,这是因为光在灯盏糕表面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春节期间,小科和同学们到万松山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其中一位同学拍一张单人照,则他应( )
    A .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 .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保持镜头不动 C .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 .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温瑞塘河河面上经常会有一些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如图所示是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觅食捕鱼的情景。 

    1. (1) 白鹭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一个正立的、(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虚像。白鹭看到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填”高”或”低”)。 
    2. (2) 白鹭的生殖方式属于,受精方式属于(选填字母)。 

      A.体内受精    B.体外受精  C.有性生殖  D.无性生殖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科学课上同学开展了“制作简易乐器”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体验声音、探究声音等环节。 
    1. (1) 体验:老师用尺子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让同学们体验声音区别,并描述声音的区别。小科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快了,你是否赞同小科的观点,你能结合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
    2. (2) 探究:老师要求设计实验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实验,提供了钢尺、塑料尺。 

      甲组利用钢尺设计了下表的实验,请将表中空缺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案设计要求补充完整。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将钢尺伸出桌面一截,按住钢尺位置。 (看图填写字母),拨动钢尺位置D。

      获取事实和证据

      步骤二

      改变钢尺。 

      设置改变的量

      步骤三

      按住与步骤一同样的位置,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步骤一同样的位置。

      划线部分的目的是

      步骤四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

      多次实验,获取证据

      步骤五

      比较几次声音音调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各图中,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B .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 . 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瑞安乡村美景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 . 妈妈手机的“摄影”——光的折射 B . 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 C . 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 D . 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km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km到160km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km的地方,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材料二】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往温度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材料三】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骆驼队白天在沙漠中行走时,队伍后面的喊声,队伍前面往往听不到等。

    1. (1) 材料一中,人在50km处比100km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一些(填“大”或“小”)。
    2. (2) 生活在离火车轨道较近地方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这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温度,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3. (3) 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与声音有类似性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传播。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小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1) 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科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他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其中图(选填序号)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
    3. (3)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 (4) 小科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944页